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一时间,九寨沟成了举国同胞最关心和牵挂的地方。然而,每每灾情的出现总会伴生谣言的产生。或夸大灾情,唯恐天下不乱;或虚构险情,干扰救灾信息。这次也不例外,九寨沟地震发生不久,各地关于地震的谣言纷纷在自媒体上发酵。但不到24小时,涉及九寨沟地震的两起谣言造谣者已被警方查处。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锁定造谣者,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然而更为关键的是,网络是有记忆的,每个人在网上的发言都是有迹可循的。网络在给谣言插上翅膀的同时,也把造谣者的踪迹暴露无遗。因此,必须认清“网络时代莫造谣,造谣必被抓”。
网络空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匿名”。过去,我们习惯把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分开来说。在网上注册马甲账号,使用昵称发帖留言,像带着面具,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掩藏起来。发言似乎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即便无理宣泄、人身攻击、造谣中伤、以讹传讹,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但随着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身份和现实社会身份已基本合二为一。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6.3%。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网络账号都需要与手机绑定,而手机号码实名验证、关联绑定银行卡等都时时指向着网民现实中的真实身份。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网络时代,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匿名。网民可以带着网名、昵称的面具表达观点诉求,但如果触碰法律,这层面具可以随时被揭开。
网络时代造谣容易,惩治造谣传谣者更容易。对于网民来说,动动手指就能将一张移花接木的照片或者一条真伪莫变的信息转发到微博或者朋友圈中,造谣传谣的成本很低。但在互联网上,每条信息的生成与传播都会留下痕迹,都是能够被追根溯源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创新、信息处理能力和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络取证等各种网络安全手段,快速而准确地识别恶意信息的传播源头已非难事。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没有敬畏之心,容易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句话放到网络空间同样适用。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侵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互联网世界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谨慎发言,不造谣不传谣,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重要的话不妨再次重申:网络时代莫造谣,造谣必被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