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6月11日电(新华国际时评)以顶层规划拓展中德合作领域
德国总理默克尔12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并与李克强总理共同主持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通过这次访问,中德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对两国关系的顶层规划,充实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拓展和深化双边合作的领域与范围。
这是默克尔自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九次访华。如此高密度的访华,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中甚为罕见,这也反映出中德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默克尔与中方共同创立的中德政府磋商迄今已成功举行三轮,是中国与欧盟国家中首个此类对话机制,已成为统筹和推进中德合作的最重要协调机制平台。
中德如何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加强协调与合作,将是本轮磋商的重要议题。G20峰会今年9月将在中国举行,明年则由德国接棒。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试图使用强力的货币宽松摆脱困境,产生各种负面外溢效应,而中国和德国向来主张通过创新和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通。中德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
“创新”是近几年贯穿中德经贸合作的一条“主线”。在双方产业和科技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德已决定推动建立合作互利的“创新伙伴关系”。据悉,访华期间,默克尔还将出席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和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与经济界对话,并访问辽宁沈阳,参观中德高端制造产业园。当前,双方正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两国已为此建立副部级磋商机制,此轮磋商有望为两国战略对接与创新合作注入新的内涵。
中德在携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也很有潜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认可、亚投行等机制投入运作,中德在共同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迎来更为广阔的合作前景。在应对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促进非洲地区发展等方面,双方的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宽。
当然,双方在磋商中也难免涉及分歧。钢铁产能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德国乃至欧洲舆论最近热议的话题。这不仅是中德之间的问题,更多是中欧层面的经贸分歧。我们相信,德国作为在欧盟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与中国一道妥善解决有关问题,有利于未来中德、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中国钢铁出口总量中只有7.6%是对欧出口,欧盟钢铁进口总量只有14%来自中国。动辄拿所谓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说事,夸大贸易摩擦或分歧,不利于中德、中欧关系发展的大局。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应于2016年年底前终止对华反倾销的“替代国”做法,这是所有世贸成员应遵守的义务。对于欧盟来说,不应以自己单边的判断标准为借口,甚至出于保护某些特定产业的“私心”,拒绝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延续“替代国”做法,变相搞贸易保护主义。
人无信不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欧盟能否履行国际条约义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德、中欧关系均具有重要的顶层设计意义。作为重要的欧盟国家,德国有能力也应该为中欧妥善解决分歧发挥积极影响,这符合德国自身利益,也将为中德以及中欧进一步拓展务实合作打开广阔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