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我看天塌不下来。” 说这话时是2013年9月26日,那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二〇一三年上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正值反腐激烈之际,海内外密切注视着中共不断打破“禁区”与“惯例”,知其然却未必知其所以然。 事后看来,习近平顶住了巨大压力。在反腐斗争持续深入之际,舆论中有些人认为,反腐让干部不作为,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习近平明确表态,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 故宫以西,中南海占地并不大,却是国家中枢的象征,指引着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民一同向前。从体制机制改革,到干部队伍建设,举起全面深化改革大旗之际,习近平为此殚精竭虑。改革的四梁八柱,在习近平领导之下日渐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十四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今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31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全部获中央批复同意。 2017年10月25日,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开过40次会议。自今年3月开始,改名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共开过5次会议。这45次会议,用时4年多,审议了范围极广的数百个改革话题,比如,足球、教师、疫苗、全科医生……许多直接关涉民生。 诸多词汇与改革的关系,在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的诸多会议中被逐一确立。比如,在谈到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时,习近平列举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和明代张居正变法,认为改革从来与法治紧密结合,变旧法、立新法,莫不如此。“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八 北大荒,万亩稻田正进入丰收季,秸秆已是漂亮的金黄色,丰收之色。收割机从远处轰隆着驶来,司机们看到习近平,跳下车围拢过来。北大荒这个名字深藏于中国人记忆里,习近平随口便说出了当年的顺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半个世纪过去,老故事留在历史中,为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的使命却始终未曾改变。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在北大荒捧起一碗大米。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抵达黑龙江。这是他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 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这些年,像这样的座谈会他开过许多,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等区域工作,党的新闻舆论、文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专项工作座谈会。 回首中国改革,每当改革步入关键处,便需要最高领导人一锤定音。当年,“大包干”的讨论,“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市场经济的讨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时间点上,让人为之一振的,是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面对50多位民营企业家代表,习近平态度明确,“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世上并无不可逾越的寒冬。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本质上是对社会活力的保护。 世上也没有容易逾越的寒冬。不妨将目光投向更北,2014年,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如今读来,其实他对于中国改革的未来,清醒而坚定:“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习近平看得远。他回顾历史,发现如同大海可经历无数狂风暴雨,中国也挺过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面向未来,中国有足够信心昂然挺立。站在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吹响号角——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