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怪圈如何破解?
过去几年来,我国物价水平在某些时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大起大落现象。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2008年2月份一度曾达到8.7%的近年高点,但一年多之后却又回落至负的1.8%,而目前又出现了超过3%的上涨。
物价大起大落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要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打击囤积炒作行为等现行常规调控手段外,还要从深层次入手想办法,做到标本兼治,方可跳出物价大起大落的怪圈。
熨平价格大起大落的前提是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历史经验表明,只要经济增长不过快,物价上涨就好控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介绍,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月同比只有两次程度不同的明显上涨:2004年7月达到5.3%,2008年2月达到8.7%。
“这均与当时经济增长率骤然上升有关,也均由于之后经济增速及时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而没有出现物价继续高涨的后果。”刘树成指出。
另外专家指出,也要防止价格行政干预引起市场的波动,助推暴涨暴跌现象。“价格涨跌有自己的周期,市场往往对其有自动的调整和反应,有时对价格的行政干预,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却可能给日后的暴涨暴跌留下隐患。”王小广说。
此外,管好通胀预期也是减少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过高的通胀预期可能会推高通胀的自我实现,因预期而导致的行为又带来价格的短期波动。
管好通胀预期,一方面需要对货币投放规模加以合理调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最终提高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也是管理通胀预期的应有之义。
“本轮物价上涨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格外关注,主要是百姓对价格上涨承受力在变弱。通胀预期上升的背后,是百姓对收入水平徘徊不前的担心。”王小广说。“这就需要国家认真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短贫富差距,增加劳动者工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