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无锡一所大专院校在互联网上“火”了。 7月10日,有网友爆料称,无锡某学院的学生于月初被学校要求搬家,理由是要将现有条件较好的宿舍腾给留学生住,而学生则对学校有关决定不满,从而引发争执。 “中国学生要把条件好的宿舍腾给留学生,凭什么?” 这是事件在网上曝光后,评论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从“李园”到“芳园”之争 11日,处于舆论风暴眼中的无锡某学院终于发声。 在一则通告中,学院表示,宿舍调整目的是“为加强对留学生集中统一管理”,而对学生的合理诉求,学校也将利用暑期进行改造完善。 无锡某学院发布的情况通报截图 回应的同时,该学院也对一些此前网络传言中存在的误解和细节进行了解释: “学校建有学生公共淋浴室,同样采用刷卡计费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学生淋浴需求(含暑期)。” 与此同时,该校宣传部门某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中国学生被要求腾出的“李园”宿舍配备热水器,而即将搬往的“芳园”则没有,这是两个宿舍园区条件的唯一差别。 而对网络传言里中国学生腾出的宿舍由留学生入住后“将从6人间改为2人间”的说法也被校方否认。 要公平,更要理性 事实上,在国内一些高校,留学生因享有“优厚待遇”而引发争议,已非新鲜事。 今年5月,就有网友爆料称,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立教师、留学生专用阅览室,普通学生不准入内。因此被网友斥为“辱华”“歧视”。虽然事后学校称该阅览室并非专设,全校师生均能使用,但仍有学生向媒体反映,之前在进入时有“被赶”或“请出来”的经历。 而正是这些被曝出的风波,让“厚待留学生”一次次成为引爆网民情绪的话题。 但一个月前,武汉大学“专设留学生充电桩”一事,暴露出的却是另一层面的争议。 6月12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一名武汉大学学生在校内公寓给电动车充电,却被保安问“你是哪国人?中国学生出去”。 引发争议后,武大国际教育院在14日回应称,一位非本院学生在准备进入国际教育院停车场充电时,被保安人员阻拦并发生言语冲突。 据校方说,上述充电设施建设经费和电费均从国际学生住宿费中开支,该院停车场管理规定中也的确有“本充电处仅限国际学生使用,其他车辆勿入”的提示,但在国际学生公寓管理中从来没有“中国学生不得入内的规定”和相关标识。 虽有指责声音,但也有网友认为,该充电桩由国际教育院自己出钱所建,专给国际学生使用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更有不少网友站出来替校方理性解释,并评论指出,动辄上升到对立的“狭隘民族主义”并不可取。 从所谓“留学生专用阅览室”的“辱华风波”,到主动解释“外国人专用充电桩”的理性,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超越事件本身的更多结论。 当“崇洋媚外”这个词不断在大众语境中流转与改变的这些年里,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心令我们对“不公现象”越来越敏感的同时,也必然要求我们对“不公”本身的定论要更加谨慎和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