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空气怎么样?单看数据,似乎还不错。
去年,浙江超九成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标准,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日子都在310天以上。拿杭州来说,空气质量一年好过一年:去年空气优良天数327天,3年前,这个数字尚在300天以下。
为什么不少民众向环保部门反映,大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对空气质量也不是很满意呢?
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说,这是因为我们的空气污染指数指标out 了。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沿用多年的空气污染指数测定的污染物,它们的确都在减少,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浙江进入了工业社会,汽车尾气、工业废气近年剧增,由此带来的新的复合污染,正悄然侵害我们的健康,而它并未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控。
最近,省政府签发《浙江省清洁空气行动方案》,继重点整治水环境后,将要对大气污染宣战。
复合污染是怎样产生的?
进入工业社会之前,煤烟是污染大气的主力,那时的空气污染是较单一的。
现在的空气污染物就多了去了:汽车尾气、燃煤、工业锅炉、火电厂排出的氮氧化物、城市餐饮油烟、建筑施工粉尘、农村秸秆焚烧、矿山开采……
空气污染物新家族中,汽车尾气最凶:全省2009年有机动车近千万辆,相对于5100万的人口,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辆车,仅杭州市的机动车全年排放污染物总量就有33.5万吨,若平摊到城区420万居民身上,每人所承受的尾气约80公斤,超过成年人平均体重。
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这些物质挨个升上天空,形成的是一次污染。
若碰上无风、暴晒的日子,这些东西就容易勾搭在一起,发生光化学反应,反应之后,产生的污染物一是强氧化物,二是细颗粒,同时,强氧化物又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让光化学反应愈演愈烈。如此循环往复,复合污染就形成了,也就是这样坏了我们的空气。
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人一旦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肺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它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大颗粒,而复合污染产生的,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
对于我们的健康,天空中飘浮的颗粒直径绝不仅仅是个数学概念。
颗粒越小,就越能钻入我们身体的深处,越能威胁我们的核心脏器。
传统的直径10微米颗粒物通常积淀在上呼吸道,难抵达气管深处;直径小到5微米,就能到呼吸道深处的肺部;若小到2微米以下,就能自由进入我们呼吸道的每个角落,包括细支气管和肺泡。
美国癌症协会研究表明,大气中细颗粒浓度每立 方米上升10微克,总死亡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分别会上升4%和 8%。
目前,浙江天空中的细颗粒浓度在全国处在中上水平,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美国标准。因缺乏系统监测,2006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杭州市区的细颗粒年平均浓度是每立方米77.46微克,超出美国标准4.2倍。
灰霾
取下眼镜,擦擦,眼前是雾蒙蒙的;揉揉眼睛,还是朦朦胧胧的天空。
在少风的日子里,污染物难吹散,灰霾就成了浙江天空的常客。
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物质们联手,就能把天空弄得混沌,造成视程障碍,能见度降到10公里以下,就是灰霾。
在卫星遥感图上,浙江的灰霾已和长三角各省市连为一体,秋冬季节常常是灰蒙蒙一大片。
浙北、浙东、浙中区域已经初步形成连片的灰霾区,形势日渐严峻。
去年,浙江平均霾日数为47.5天,湖州、杭州地区及金衢盆地最多,都在100天以上,其中又以杭州为最,达160天,灰霾的日子接近半年。
霾的出现以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
灰霾的危害,不仅体现在肉体上,还有精神上——阳光照射少了,人体中维生素D合成就有了障碍,会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灰蒙蒙的空气,正对传染性细菌的胃口,它们的活性大增;灰霾中,大家容易产生压抑、悲观情绪,导致工作没状态、交通事故频发,甚至引发暴力事件。
光化学烟雾
蓝色,浅浅的蓝色,在空气中游荡,看上去不如灰霾那样可憎,还有几分诗意。
那可是危害健康的幽灵。
夏秋两季阳光强烈,汽车、工厂排出的有机废气、氮氧化物在天空相聚,就能起化学反应,呈现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烟雾中,头号杀手是臭氧。
臭氧,我们并不陌生,人们还常常说要保护它,生怕出现臭氧空洞。平流层(10-30公里高度的天空)里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的对象;不过,光化学污染产生的臭氧就弥漫在0-2公里高度的天空中,围绕在我们的身旁,离得太近,就成了杀手。
因为有强氧化性,臭氧能刺激眼睛和黏膜,引发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儿童肺功能异常。它还能杀伤没有生命力的物件:造成橡胶制品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损伤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
如果空气中有高浓度臭氧,则能破坏人体免疫力,损伤呼吸系统,加速人体老化和提高多种癌症发病几率。国际上有研究表明,臭氧的最大小时浓度每立方米增加50微克,每天的总死亡率可能增加 2.9%。
如今,浙北、杭金衢盆地和浙东沿海3片区域的臭氧浓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