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宽敞明亮的中央大厅(2月16日摄)。经过3年多改扩建的国家博物馆将于4月1日重新开馆迎客,届时,国博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明起迎客
从明天开始,新国家博物馆将面向公众陆续开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07年3月17号,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暂时闭馆的通告:从那一天起,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博物馆大楼里所有展览全部关闭。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在它的最终方案确定时,国内很多博物馆的馆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我们梦想的博物馆!"
4年过去了,这座"梦想之馆"终于全面竣工。近20万平方米,使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回溯这段历史,它已经拥有近百年的记忆:
1912年7月9号,"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49年10月1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它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这个组建意味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总建筑面积19.19万平方米,将于2011年3月逐步恢复开放。
投入25亿元,历时4年,国家博物馆在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开始一步一步地改变。就在10天前,它正式邀请媒体记者率先一睹新馆风采。我们的记者张庶卓就在其中,他这样讲述自己眼中的国博新容:
记者:从远处看国博,新国博的外观基本保持了老馆的风格造型,国博在扩建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馆建筑,并使扩建的新建筑与老馆建筑结合得天衣无缝。从外观看,只能从屋檐的檐口区分出来——使用琉璃瓦的是老建筑,使用金属的是新建筑。走进国博大厅,给人强烈的感觉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气势恢宏又不失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新馆设计中到处可见,比如西大厅的大门,由七扇铜门组成,铜门选取古代青铜器物上纹饰,采用传统的青铜镂空。从镂空的花纹向外看,能清晰地看到雄伟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巍峨的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的中央是一幅取材于徐悲鸿的同名画作的大型石质浮雕《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写照,耐人寻味。在大厅的南北向,几十个传统的藻井一字排开,勾勒出长达330米的艺术走廓。这些藻井用以中央大厅的通风、采光、照明,设计上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装饰。
国家博物馆,它是一张代表中国的文化名片。名片的设计者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建筑设计联合体中方负责人马立东在昨天深夜接受了《新闻纵横》实习编辑王炜颖的采访,他讲述了设计这张名片背后的故事:
编辑:我们想了解这次国家博物馆的设计方案是怎么样的一个完成过程?
马立东:从2004年10月份对方案进行完善,一直到2006年10月份才得到最终的批准。在这两年之内几个数字,从中标方案到最终的实施方案一共修改了13次,邀请90几位包括双院士,院士方方面面的专家对改扩建工程进行方案的论证,重要的会议先后一共五次,讨论的焦点是对老馆如何保留、尊重、继承。
编辑:在整个国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片区域?
马立东:具体来说实际上我最喜欢是南北艺术长廊,这部分确实大气、庄重,同时体现了很多的中国传统的一些建筑文化,包括它上面276个藻井状的顶棚处理。
编辑:这次国家博物馆的设计给您以前完成的那么多设计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马立东:这个项目最大的一个收获确实实现了将近20万平方米最大的综合性的博物馆之一,这个挑战确实是非常之大的,每天大致是四万观众,如何处理这些观众到任何一个角度感觉到舒适,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这个难度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要给大家创立一种享受文化、体验传统,目前来看我觉得基本上做到了,这是我很欣慰的一点。
编辑:经历这么长时间的设计和施工,国家博物馆终于要对大家开放了,您对即将进入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的游客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马立东:我最想说的话,就是每位观众不仅多看一看在里面收藏的这些精品文物,同时对于建筑师希望每个观众也花点时间欣赏欣赏保留下来的老馆和新建的新馆,体会体会在过去的七年的时间,大家所付出的一些努力,这是最大的一个心愿。
2000平米的中央大厅,将是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它的南北两侧,将分布4个国宾厅,分别以木、砖、铜和石为装饰材料并依次命名。
张一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博物馆设计项目艺术总监,她同时也是国博重点厅室室内设计的主持人。在昨晚接受采访时,她生动地描绘了以木命名的国宾厅:
张一曼:命名叫楠木厅,这是馆长定的,这个根据很有新意。还有我们的地毯设计有敦煌的元素在里头。家具也选择用楠木来配,墙上的画绘饰装裱上气势宏阔的山水国画,对面墙上用书法来对应,而且中国元素的有机配置会使整个空间在非常温润的楠木的衬托中给人一种文化享受,所以我们在这几个厅里都用了不同的材质和手法来做这几个厅。厅里虽然很简单,但是会有精美的中国传统的一些艺术用现代手法来表现。
目前,在国家博物馆的日程表上,密集排列着月底开幕的《复兴之路》,3月开幕的6个专题展,4月1号的第一个国际交流展《启蒙的艺术》,4月28号开幕的《印加文明展》。而在6月底,新馆将可能向公众全面开放。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希望为国人树立起一种新的博物馆理念,乐于亲近博物馆,将它作为业余休闲的一个重要选择。而在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吴永强看来,国博要承担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
吴永强:舆论将关注的一个侧重点是在博物馆的硬件设施,其实我觉得对于博物馆来讲,这个方面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的内涵和它在这个国家文化建设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比如我们提到跟它相齐名的大英博物馆,我们知道像马克思等很多的世界名人他们重要的著作是诞生于那样的博物馆当中,那么我们的博物馆是不是也会催生一些对我们民族文化有巨大建树的这些人出来呢?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个要成为我们国家文化的名片,同时也成为我们国家文化的一个宣传机、播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