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30万元,一个手包20万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近期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罗列了这样几个数字,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首次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唐俊是北京一家外企的普通员工,上个月咬牙买了一个标价近万元的GUCCI米色手包。她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刚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不到4000元,为了买这个包,她三个月没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她说,外企公司很注意品牌,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包可以天天拎,好多年也不会过时,而且拎上它确实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特显档次,唐俊认为这是自己最划算的消费了。
今年28岁的王洛菲身边已有不少朋友成了奢侈品的“瘾君子”。“我的一个朋友,每月工资加奖金不足5000元,却经常穿梭各商场购买奢侈品。她爱刷卡购物,常常透支。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她出行尽量走路或坐公车,连地铁都很少坐。奢侈品就像鸦片,越买越上瘾,一旦恋上就无法再适应那些平庸的衣物。”
《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洪晃曾经无限感慨,她去过的跨国企业,连前台的小姑娘都背着LV的最新款。在一些外企,你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开什么车都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一只不起眼的手袋也许就让你的合作伙伴怀疑你的精力和眼光。于是,连带后勤、前台、助理秘书等非业务人员,也“严格”要求自己。
这些年轻人都是“富二代”吗?其实不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表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只是学生或“啃老族”,但他们会利用超前消 费方式比如说信用卡透支或借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他们会用省吃俭用几个月后攒下的薪水去购买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然后提着这个包去挤公交车。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白领每月花几千元去买名牌化妆品,很难有余额作为积蓄。还有的很多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例如领带、钱包、腰带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群体中不乏入不敷出的“月光一族”。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有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4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不差钱买得起奢侈品的年轻人只是少部分,而那些“差钱”的年轻人为何也如此热衷购买奢侈品?
买名牌,主要是寻找一种感觉。“差钱”的年轻人热衷买奢侈品,其实是一种悲哀:他们无法过上完整的“不差钱”生活,但是与生活条件不符的过度消费反而使他们生活得更加拮据。这是不差钱阶层畸形消费对全社会的负面效应。对于一个还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这不能说是一种繁荣或进步。
如今,奢侈品已经不仅仅是成功的附属品,而变成了成功的标志。中国网曾有文章指出,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从本质上说,妄图用奢侈品消费来提升尊严是一种文化自卑。要获得真正的尊重,需要提高的是内涵。
有关人士称,如今在物质上一部分人的确是已富有了,但在心理上还很“贫穷”,因为只想着用物质来装扮自己的外表,改善自己的生活;而真正的富有应是更加注重内在,比如去做慈善来回馈社会,这样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