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挖掘现场,考古队员挖出几个陶罐。
拥有如此大规模古墓葬的茗山和菊花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山?
记者联系了萧山研究湘湖历史的专家王老师。
王老师说,菊花山在萧山老百姓心里分量很重,早年菊花山上有看守所,人们茶余饭后谈笑中,常以菊花山说事:你不老实抓你到菊花山上关几天!大人也专门用来吓唬小孩子:再哭,就把你送到菊花山上去!以前萧山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菊花山看守所,其实所在地叫茗山,茗山以东才叫菊花山。
王老师说,菊花山与茗山虽然很小,却是两座名山,翻开乾隆《萧山县志》第五卷,山川篇第一条目写的是萧山,第二第三就是菊山和茗山,可见它在萧绍山川中的地位与分量。
“菊山。《旧志》:‘在县西三里,属夏孝乡’。山多甘菊。《府志》云:‘唐永泰中令李萼、尉丹丘登此’。”
县志上记载的事发生在唐代,萧山县令与县尉两位大人一起登临此山,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菊花,非常惊奇:“这是一座菊山啊!”老百姓也传开了,直呼菊花山,这个故事附近村庄至今都在流传。茗山在乾隆《萧山县志》中这样记载:“茗山在菊山之西”,《旧经》云:“上多奇茗,故名”。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王老师说,菊花山与茗山在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出现过。宋代著名诗人王十朋的代表作《会稽三赋》中赋到萧山的菊山:“菊山黄花”。说到茗山,《会稽三赋》云:“茗山斗好”。“斗好”指的就是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即比赛茶的优劣,始于唐,盛于宋。清代萧山文人郎敬斋这样描写两座山:“餐菊山之落英,不羡篱头旧植;煮茗山之新甲,何须饮瓮里香醪。”
2月4日,记者也联系了萧山区博物馆馆长施加农,施馆长说他在参加杭州市两会,正准备写一个提案,呼吁对湘湖保护立法。
“湘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湘湖的资源,希望通过立法来保护湘湖。”
施馆长说,湘湖之所以闻名,就是靠山和水,没有这些山,湘湖的灵魂就没了。
“景观是靠山和水组成的,何况山上有大量的古墓葬,我真的希望通过考古发掘,使这些山能够作为湘湖的景观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