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奇葩”名字频出,你的任性你的孩子或要背负一生
澎湃评论员 甘琼芳
传统观念里,父母给孩子起名字,主要追求的是好听且蕴含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待与祝愿。但到了今天,这些只是最基本要求,有个性、有创意才是新一代家长们更为看重的起名字必备因素。比如,“王者荣耀”的父母解释,是从事IT工作的丈夫“冲”着同名游戏取的,孩子小名就叫“荣耀”。叫“黄蒲军校”的女孩,则是因为父母分别姓黄、蒲,而父母都希望她能参军。
听起来似乎父母们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只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就不难发现这种蹭热点和浮于表面式的“创意”名字,画风有多么不对:当“王者荣耀”的游戏过时到被人们遗忘,叫“王者荣耀”的小孩却要在上户口、求学、求职等场合一次次使用和被人以此名称呼,人们——包括本人——是否会觉得这一名字太过随意和莫名其妙。而又有多少亲戚、同学、老师,包括未来的对象,在对着一女孩喊出“黄蒲军校”这一阳刚味十足的名字时,不感到笑场甚至一丝尴尬?公众面对“奇葩”名字时的微妙情绪,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本人身上,引发本人对自身名字的不适或反感。
赋予00后孩子“奇葩”名字的,是他们70后和80后的父母。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追求个性与创意,或与这些父母从小被大众化甚至同名泛滥的名字困扰有关。还记得“你认识的人里一定有叫这些名字的”之类的报道吗?王伟、张伟、赵伟……在一份长长的名单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能“躺枪”。很多70后、80后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羡慕他人好听又有深意的名字,并随时陷入自身“被重名支配的恐惧”。所以,等他们为人父母后,“与众不同”、“有个性”就成为给子女起名字时的一种执念。用力过猛之下,就出现了诸如“赵一A”、“奥斯锐娜王”、“欧阳成功奋发图强”等刷新人们认知的“奇葩”名字。
家长们的初衷当然可以理解,而且在法律上,对此的规定也相对自由。但这些家长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姓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这种矫枉过正的举动将给孩子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上户口、办理医学证明、建学籍、办护照等每个人都将遇到的事项中,就可能因为名字中含有生僻字、字母、数字、名字过长等原因被拒绝办理,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最后只能通过改名解决。据媒体报道,以上出现的“奇葩”名字,最后基本都被改回符合规范的名字。
另外,虽然限制不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姓名登记条例》也对姓名中一些不能使用的字符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姓名不得使用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自造字;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符号;及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古人对待起名字是非常谨慎且讲究的。《礼记˙大传》曰:“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古语言“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所以有“名重千金”、“不怕生错相,就怕取错名”之说。苏洵曾专门写有一篇《名二子书》的短文,表明其为苏轼、苏辙取名的缘由。在这位父亲看来,“轼”、“辙”既是对儿子性格的深刻洞察,也寄予了自己对二人的良苦用心。用字简单,寓意却无穷。清代的严复也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踯躅。”正是这样慎重严谨的态度,才催生了诸多现在看来仍让人惊叹不已的好名字。
其实,我国现在6000多个常用汉字里,好听又寓意美好的汉字并不少见,它们之间的组合更是数不胜数,完全够家长起名之用。纵观网上备受推崇的“文艺范”名字,排在前几位的诸如林徽因、林风眠、戴望舒、徐悲鸿等,也都是用的常用字组合,但因为符合汉字韵律且多用典,反而散发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魅力。可见,用字和形式并非决定名字“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的关键因素,家长们与其将力气用在标新立异上,还不如从常用字里挖掘出既有文化内涵又体现审美情趣的汉字,既方便孩子,又寄予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