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筑起三重“家庭护栏”
手机游戏可以玩
引导陪伴更重要
“对待手游,一刀切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深圳心理咨询专家王守莉认为,适当地让孩子玩手游,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在游戏角色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带到现实生活中,带到日常的待人接物中,是家长应给孩子培养的正确游戏观。
说到未成年人玩手游,深圳市公共服务人才学院客座教授、心理咨询师王留锋表示,让孩子适当地有控制地玩游戏,可以达到陪伴孩子成长的作用。
王留锋说,除了天然的好奇心,孩子玩手游要看他在游戏里获得什么,“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校成绩不好,在游戏里却一领风骚,可以刷存在感;有的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在游戏里可以找到情感依赖。”
这就需要家长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心理,不能站在游戏的对立面说游戏是“洪水猛兽”。如果孩子是缺乏父母关爱而沉迷游戏,家长就要在情感上多补偿,“孩子在心理上缺乏什么,家长就应尽快补位。”王留锋说。
王守莉给记者分享了一个事例,一个学生在学校拿了英语竞赛冠军,当老师问他怎样取得这个成绩,孩子说“在游戏里记住了很多英语单词”。
王守莉建议,家长应理性、智慧地引导孩子,在游戏里培养正确积极的价值观,首先孩子玩哪种游戏,家长应该牺牲一点时间亲自上手,了解游戏的健康度,可以陪孩子一块打。给孩子立下规矩,什么时候打,一天打多长时间,让孩子在游戏这件事上能上能下,离开游戏也可以心平气和不沉迷。
从心理角度,张小梨建议家长科学引导孩子的游戏观,多培养孩子运动、阅读,或通过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课余爱好,“挤压”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可能有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出于宠爱让孩子玩游戏,张小梨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家长应给孩子立规矩,赏罚分明,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如果已经沉迷了
亡羊补牢也未晚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游戏,王留锋建议家长用加重孩子游戏成本的方式引导孩子。
“例如,有个孩子沉迷于看动画片,他父母就说如果看可以看,但看完要写800字的心得体会,孩子一听马上就不看那么多了。”玩游戏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
支付密码保密
充值要有底线
在防止孩子非理性游戏消费上,王守莉表示,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零用钱用于游戏消费,给孩子一些自由度但要设置底线,在零用钱的额度之内花费,不能用大人的钱。
如果做不到的话,或孩子对游戏产生了心瘾,家长还是要对支付密码保密,孩子毕竟自制力比较差,有了网瘾后会对游戏产生病态的执迷。
相关数据
昨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分析数据,统计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2日。
共登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549宗,其中对腾讯公司的投诉达到456宗,占比超过八成。
投诉涉案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有377宗,占68.87%,10000元及以上的投诉88宗,占1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