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的博弈
据培训机构介绍,每年的面试培训人数,基本占到了参加考试总人数的50%左右,排除掉一些二次参考的人数,这个50%的数据显示出的,是面对高价面试班仍然趋之若鹜的考生心态。
“培训班的授课方式都大同小异,真正的名师上课费用只会更高,在广州就出现过一个破百万学费的班,当然,这样的班通过率会很高,不过更多的只是普通老师上课,通过率在40%到50%左右。”周老师说。“其实能够通过笔试的考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就不会很差,十多天的培训要说提升也确实有限,而考生所求的,不过就是一个心安。”
“相比授课的内容而言,现在市场上动辄过万的公务员面试班价格确实有些虚高,甚至畸形,其实这样的小班培训,收费在3000元到5000元是比较合理的。”黄建表示,他是一家公益性质培训机构的老师,“信息上的不对称与对职位的极度渴求,将原本价值3000元的培训班,生生拔高到了上万元。”
在他看来,这其中透露的是对考生心理的把握。“参加培训班的考生基本有三种,其中一种会觉得收费越高,质量越好,同时也有人认为高价培训机构会有一些内部关系,这是一种投机心理。其次就是一些认为自己不自觉地回到了中学时的填鸭式学习心态,需要老师督促。而大部分的考生,则会有一种恐慌情绪,认为如果竞争对手也报了班,是不是自己就输在起跑线了?”
这样的心态,在培训机构的宣传册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全力以赴守垒,不留遗憾”、“燃逆袭之火,等你上岸”等宣传语,可以说紧紧抓住了考生的心理。
“你看这个10天的班和12天的,相差好几千块钱。”苏蒙拿着宣传册,左右对照着。发布会结束后,对于这样的差价,考生们纷纷走向前台咨询。
苏蒙也拿出电话打给了他爸爸。尽管高价让他有些迟疑,但是毫无疑问他是会报班的。显然,他的爸爸也是这样想的,不一会儿,就看到他放下电话,走到房间里交了定金。“排在我后面的考生很有可能在面试超过我,不能在这一环节掉链子。”苏蒙告诉记者。而与苏蒙有同样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在这场面试发布会后,现场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交了定金,并确定了培训课程。
同样参加了公考的孟女士,在准备材料的同时,也在考虑着报班。“基本上进面试的都会报班吧,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内部资料。”孟女士说,“这两天加了一个考试QQ群,有的考得好的,就会想着报班能够更稳定一些,而且又怕别人逆袭。有的考第二第三名的,就更加想逆袭了。”
●寻求理性与平衡
动辄上万元的培训班于目前社会上整体收入水平来说,无疑是不平衡的。高价的培训费用背后所蕴藏的种种问题,值得深思。
“公务员面试的考题,大致分为综合分析、人际关系、组织计划和自我认知几大类。从这些分类来说,不难看出公务员选拔的是基于考生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对生活工作、社会矛盾多元化的认知,这需要考生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许考官表示,“经常有考生动辄说个好几分钟,但是内容是空洞的,没有带入自己的思考。考官在面试中,更希望看到的是考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急于表现或者过于紧张。自信、从容的仪态,往往更能加上不少分。”
而事实上,现在火热的培训市场、不理性的应试观,正在将公务员考试越炒越焦灼。这样的焦灼,让考生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位本身的功利化理想色彩被无限的放大。
“很多经过培训后的考生,在正式入职后,心理上会有一种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正是之前对公务员职位极度追求、过于理想化设想后产生的一种心理落差。”黄建说,“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仍然是一份铁饭碗,高薪、轻松,一些考生将公务员职位想得过于美好,也是由于这样的心理价值,才导致培训班的价格持续上涨。”
某种程度上,畸形的公务员面试培训市场,也是对当前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心态与公务员考试生态的双重投影。“究竟是对公务员功利化的追求助长了公务员培训的火爆,还是高价的公务员培训进一步加剧了公务员岗位功利性的认知,或许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可以肯定,这样的结构是绝对不正常的。”黄建说。
许考官同样表达了对现状的忧虑。“公务员考试本身,是一种普世化的人才选举。而高价的培训费用,可能会让不少人一开始就被挡在了门槛之外。另一方面,高价的前期投入意味着考生成本的急剧增加,这样的大成本投入,本身就有可能扭曲了考生对公务员这个岗位的认知,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在日后工作上的心态是否会被影响,是否会更有动力去追求非正常的‘回报’,同样让人担忧。”
尽管几番对比了不同培训班之间的区别,对于参加培训的这2万元,苏蒙还是出得有些心甘情愿。这次面试,不仅对他自己,对于他的家庭而言,都可以算是最后一搏。而在他看来,“如果考上了,这几万块钱就不算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