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海南开创国际旅游岛建设崭新局面的一年,更是民生改善力度最大的一年。
记者了解到,2010年海南在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将309.1亿元用于民生领域,这一数额占到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53.4%。其中,新增财力的86.4%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5.7%也投入了民生领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小财政”支撑了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等“大民生”。
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初具雏形
“房子宽敞多了,房租也很便宜,我住得很踏实。”住在海口市龙华区盐灶廉租房小区的低保户郑芳高兴地说。以前,她一家三口挤在一间5平方米的危房里,去年1月郑芳申请到这套47平方米的廉租房,租金每月每平方米只有1元钱。
2010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将保 障性住房建设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实行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并列入考核内容。保障性住房体系也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扩大到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八房并举”,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初具雏形。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建飞介绍,2010年,海南省财政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类补助资金较2009年增长了152.6%。同时,安排了3亿元周转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市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据记者了解,2010年,海南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63万套、1057.2万平方米,超过计划套数的25.17%,竣工7.4万套、561.7万平方米。按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比较,海南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此外,海南将每户茅草房改造补助资金提高至2万元,全省最后1.3万户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完毕,提前2年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任务。
投入占据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是海南的重要战略。2010年,海南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海南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总计97.81亿元,在全部各类支出中占据首位,教育支出比2009年增长31.5%。
2010年,海南省政府继续支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了13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14.2万名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
同时,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改扩建陵水县隆广中心小学等5所用于接收教育扶贫移民学生的学校和4所思源实验学校,新增教育扶贫移民学位5500个。
“我们的孩子拥有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室、微机室、图书馆,城里孩子能圆的梦,我们也可以!”昌江县思源学校校长孙玄对孩子们的前途充满信心。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解除后顾之忧
海南把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在三亚等4个市县试点基础上,省和市县财政投入3.4亿元,从2010年10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正式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截至目前,海南16岁至59岁的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81%。全省已有56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直接受益,每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养老金,比国家规定的时间提前了4年。
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已基本覆盖海南城乡居民。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的村民马美连患甲亢10多年,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没有治疗。海南省惠民医院的医疗队到村里进行病种筛查时发现了她的病,把她接到医院做手术,免除了她的7421元手术费。
马美连的丈夫蒋建华说:“现在我们农民病了也有政府管,心里踏实多了!”
2010年海南还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一类地区增长31.7%,增幅居全国之首。实施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累积发放补贴1.3亿元,使90万名群众受益。
海南的社会救助力度也显著加强,2010年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万人,有16.98万人被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07万人被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2万人被纳入农村五保户供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