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白就一斗的量呢?是因为这《饮中八仙歌》里点名写了八个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开头写的是贺知章,没说能喝多少,只知道喝完以后特滑稽,骑马像坐船,乱晃,还掉井里了,竟然还睡着了。其次,又写了“汝阳三斗始朝天…左相日兴费万钱…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这么几位能人,三斗、万钱、三杯、五斗,各个都还精确,唯独写到李白的时候,却含糊地写了个“斗酒”,而没说是具体的三斗、五斗的,私以为李白肯定喝不了那么多,也就差不多一斗。而且,凭杜甫对李白的崇拜,是不可能揭偶像的短的,所以就笼统地写成了“斗酒”。
然而,李白敢自称自己是“酒中仙”,那他肯定也有两把刷子。姑且,拿一斗来说事吧,按现在的算法,一斗酒在大唐到底有多少呢?
根据史料记载:“隋开皇以古斗(经过反复推算,古斗之量值近200毫升/升)三升为一升,斗有大、小之别,唐亦分大、小石制,通用大石制,乃袭开皇制,为古制之三倍。故隋开皇量与唐量每升约为600毫升。”
这段话,说人话就是唐朝量器单位的斗,有大斗、小斗之分,大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6000毫升,小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2000毫升。
咱姑且先拿小斗来说吧,李白一顿喝一斗,2000毫升,600毫升的啤酒,3瓶多,才4斤左右的水,很明显不对大诗仙的脾气。
按李白这风骚的尿性,有大斗当然不用小斗,一顿喝一斗,一斗6000毫升,也才10瓶啤酒的量,12斤水。想一下,也不过如此嘛!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小学生,估计也能干翻李白!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李白当时喝的是啥酒呢?如果是现在这样的白酒,像二锅头、五粮液啥的,李白要是能喝12斤,那绝对牛逼到上天,全地球60亿人民都得服!关键就是在唐朝,李白是不可能喝到现在这样动辄50度的白酒的。
唐朝的时候,酿酒技术还是传统的压榨酿酒法,拿谷物粮食或果类等自然发酵,由于酵母菌在酒精浓度达到20%后,很难继续发酵,所以酿造酒的酒精度大约是在0度至18度之间。也就是说,李白所在的大唐朝,压根就没有超过20度的酒,15度以上的也少之又少。
那时候,人们主要喝的酒有这么几样,绿酒、米酒、葡萄酒、菊花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蒸馏的清酒,这些酒论酒精浓度,和现在我们对瓶吹的啤酒,其实没两样。
而现在我们喝的白酒叫蒸馏酒,这种技术公认是元朝的时候才引进到我国的,而且刚来的时候,这种白酒也不是上流社会喜欢喝的东西。
当时它的学名叫阿剌吉或哈剌基,是根据阿拉伯语araq而来,因为是用蒸馏技术酿制而成,和以前大家喝的酒相比,酒精浓度高了好多倍,导致早期有记载说它“有大毒”、“饮之则令人透液而死”,所以,当时很少有人喝这玩意。
当时,它还有一个很不雅观的名字,叫“臭酒”。经常喝的人不是体力劳动者,就是道上混的黑社会,很多河工、苦力,为了御寒消乏,干活之前,经常来个二两。再有就是土匪黑社会,杀人抢劫强奸之前,酒壮怂人胆,也会来个半斤,趁着酒劲,干它一票。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成天牛逼吹上天,大声吆喝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原来喝得酒还没劲酒度数高,这牛逼吹得也太单薄。
按李白一顿酒一斗算下来,大斗12斤,小斗4斤,度数10来度,顶多10几瓶啤酒,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单挑对瓶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更别说擅长喝酒的北方大汉了!
10几瓶啤酒!这让满嘴跑火车的李白情何以堪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