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陪伴和守护,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让我们俯下身去,处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思考,寻觅他们的寻觅,给予孩子们最需要的关怀
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很多家长都在忙着给孩子准备礼物。然而,有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陪伴。在孩子看来,“讲个故事给我听”,比物质更为重要。
陪伴确实是当下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的稀缺品。许许多多的父母,都在忙于加班、应酬、打拼,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甚至连当面说一句“晚安”也不容易。那些形单影只的孩子,其实最需父母停下脚步等一等陪一陪。家长的监管和养育的欠缺,是任何其他外在的措施都难以弥补的。有时候,一个故事、一本书明明已经读过几十遍,仍然要求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再读一遍。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倾听和感受。互相依偎的姿势,亲昵的接触,都会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
而对于6000多万留守儿童而言,陪伴更是要按年来计算的奢侈品。当许多孩子至少能依偎在父母怀里进入梦乡时,留守儿童只能在父母缺席的环境中入眠。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缺乏父爱母爱,情感沟通的能力受到影响;因为家庭的言传身教不够,所以只能野蛮生长;因为从小就缺少安全感,性格渐趋孤僻闭塞……儿童的心灵天生敏感,得到的是关爱,开出的便是友善真诚的花朵,得到的是孤单,结出的便可能是麻木冷漠的果实。
近年来,为让少年儿童更好成长,特别是改善留守儿童群体状况,国家推出了许多重要改革举措。同时,社会层面关爱儿童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公益机构联络志愿者,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缺少陪伴的孩子。比如就在今年儿童节,蚂蚁金服公益平台发起“多陪你10分钟”大型线上公益活动,邀请黄菡、何炅、郎永淳、路一鸣、佟大为、张泉灵、周洲等知名人物,给孩子们讲一个晚安故事,借此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关爱儿童的行动中来。
故事拥有直抵人心的柔性力量。一个故事对建构知识世界的帮助可能微乎其微,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却可能举足轻重。正是在那些温馨故事里,孩子心灵深处的伤痕得到抚平,善良之心、开朗性格得以生长,对美好的憧憬、对未来的期许得以安放。从睡前故事、小雨点广播等公益项目上线,到歌路营发起“新1001夜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睡前故事项目”,再到今天“多陪你10分钟”线上公益活动的举办,儿童故事伴着公益的电波,进入无数孩子的梦乡,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
教育家眼里,“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同一个屋檐下存在情感交流障碍,父母成为孩子眼里的陌生人,是一些家庭的真实写照。亲情是永恒的眷顾,趁着幼儿时期还没有结束,多一点陪伴和守护,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我们不妨俯下身去,处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思考,寻觅他们的寻觅,给予孩子们最需要的关怀。
随着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相较于硬件设施的改善,像陪伴、交流这样的软件支持应该进一步加强。陪伴,对于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丝毫不亚于生活条件改善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在对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关爱上,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和公益守望,应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离孩子最近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