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将推进安全、大众化以及全球化的民航强国战略,预计投入1万5千亿元用于民航建设,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20个以上,机队规模在5000架左右。(3月8日《科技日报》)
未来5年我国机场数将达220个,民航局长的这番讲话透露了一个信息,在未来5年间,我国将掀起新一轮的机场建设热潮。在想象着民航业“十二五”发展美好蓝图的同时,不禁想起了这位民航局长于10多天前的2月下旬,同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话,即中国现在运营的175座机场中约130座存在亏损,2010年亏损数额达16.8亿。面对近八成的机场亏损、亏损总额超16亿元的民航业现状,在对未来机场的建设规划时,理应有一个科 学冷静的头脑。
而民航局长对机场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似乎理由充足,他认为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不能单纯从盈利出发,而要从当地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出发。发展要有长远眼光,这话讲得是不错,但在加快机场建设、加大民航投资的同时,认真搞好机场的规划布局,审慎做好机场投资分析、投资收益率、还本付息、债务风险等方面的科学评估,那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的话,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带来严重后果。现有的机场亏损面这么大,是因为新机场规模小、经营内容少、经验缺乏?还是因为经营理念错位、管理混乱、腐败严重?不知民航部门对此是否有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去年16多亿的亏损,相对于民航业全年437亿元的利润总额来说,虽说不上是很大的数字,但毕竟是一笔不菲的“学费”。这样的学费,将来当然是少交或不交为好。
飞机场变成养鸡场,这样的天方夜谭在国内不是没有。有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年那个阜阳机场。投资3.2亿元于1998年建成的阜阳机场,曾被当时的某些领导定位于“比上海、广州机场还要大的国际机场”。后来因财力有限缩小规模,但机场飞行区仍按4C级标准建设,航站楼设计负载能力可以满足高峰每小时600人次进出港的需求。但红红火火开航的阜阳机场,旅客吞吐量最多的2000年也只有7339人次;到了2001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只有2963人次;到了2001年7月,阜阳机场只得悄无声息地停航。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的阜阳机场,就被人说成是“飞机场变成了养鸡场”。类似阜阳机场这样的教训值得认真吸取。特别是对于机场密度已超过发达国家的东部地区,确实应该冷静反思:耗费巨资兴建机场是否必要、巨额投资有无风险、投资效益如何、是否真的能助推进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批银行都在往大搞,有“三不”倾向,即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还告诫说,银行的钱是跟老百姓借的,用了老百姓的钱是要还的。这话其实也适于批机场投资热,像银行的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民航部门在机场布局方面难道没有类似问题吗?银行用了老百姓的钱要还,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机场的投入,难道就不要产出和回报吗?何况如今的机场大多是企业化经营,不能不考虑投资收益率的问题。说穿了,机场建设投入的钱,其实也是老百姓的钱、纳税人的钱。
机场建设投资大、影响广、政绩显,各级政府对此热情高涨,机场建设热度不退,这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凡事过犹不及,机场建设投资热如果老是热度不退,那或许很不妙了。如果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不能科学审慎地对待机场建设,失之于主观武断、好大喜功、草率投资,那就难保未来的机场不会亏损,也就难保飞机场不会变成养鸡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