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15特大火灾已经夺走了58条鲜活的生命,如此惨重的灾难事件必然会引起一次大规模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只要不是灭顶之灾,灾后采取的“亡羊补牢”措施,都是“为时未晚”的积极行动。但是,要做好亡羊补牢,必须先要找到围栏的缺口,如果牧羊人连羊圈的门都不记得关好,换几根羊圈的木桩恐怕于事无补。
不管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罪魁祸首最终是谁,但引发火灾的火种是电焊点燃的,所以,电焊(包括气焊、气割)等明火作业工具,成了重点检查的危险对象。重庆自开展“巴渝风暴一号”行动后,消防部门加大对火灾隐患的查处惩罚力度。22日,消防部门在对轨道交通施工工地检查中,发现较场口车站施工存在隐患,当即进行查封,并拘留了2名轻轨无证焊工。(11月23日《中国广播网》)
本文不讨论无证作业在没有造成后果的情况下被拘留是否合法,就如此严厉的处理方法就足以说明,对火灾“亡羊补牢”的紧迫感,已到了宁可矫枉过正的程度,这从“巴南区消防支队监督人员在花溪街道一废旧金属收购站检查时发现,两名回收废旧金属的人员正在进行氧焊切割金属”,因“两人均无证进行氧焊操作,违法进行明火作业。两人随即被行政拘留3日”就可以看出,这次“补牢”的疏而不漏。撇开法律上的界限,我觉得既然是“亡羊补牢”,当然“篱笆”扎的越紧越好。
再大的灾难事故,如果追究到引发的临界点,可能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行为引起的,就像上海11·15特大火灾,是由常见的电焊作业引起的。但反过来说,要引发一场灾难,不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行为能做到的——除非蓄意破坏。当然,这次电焊引起火灾的另一个缺口(而不是借口)是无证操作,那么,我不禁想问,在同样的作业地点,在同样的操作环境里,在同样的安全防范下,有证电焊工溅出的火花就不会点燃那些易燃材料?我无意为肇 事的操作工人开脱,只是想说明,电焊本身不是这起火灾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有证还是无证。
2008年,中国塑料协会聚氨酯制品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杨宗焜,在《上海建筑简讯》上发表了题为《当前我国建筑节能中不应忽略的大问题——中国现行高效节能泡沫塑料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不到位的严重隐患及应对的措施》的文章中指出,不解决中国建筑节能保温技术系统中的泡沫塑料防火安全问题和整个建筑保温防火安全问题,中国建筑节能将留给后人无法回避的建筑火灾大隐患(11月23日《新世纪周刊》)。而发生火灾的静安区教师公寓,只是诸多正在进行节能改造的大楼之一。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要杜绝重大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措施,过分致力于查电焊工的资质是舍本求末的。上海火灾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朱力平公开表示,从更多火灾来看,聚氨酯泡沫等易燃装修材料已经成为当前火灾亡人的罪魁祸首。当然,从防微杜渐的角度看,任何消防隐患都要根除,哪怕是一个烟头。但要真正消除建筑施工中的深层隐患,还必须纠正在追求“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中的政绩冲动。当“节能减排”工作被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这一任务的量化考察时,必然会产生追究数据政绩的冲动。在过去一段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各种方式,催促各地政府尽快完成建筑节能任务。而习惯于被数字问责的地方政府,则把压力层层下达。以发生火灾的上海市静安区为例,施工资质和质量一再被上海市层面勒令整改的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屡屡在静安区斩获项目。这样就难免发生工程管理质量上的欠缺,更可能在施工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让没有施工资质的人员滥竽充数,施工中的总体管理也可想而知了。
因此,要做到“亡羊补牢”,先要把守好“羊圈”的大门,如果大门都看守松懈,换几根木桩,扎一下篱笆,恐怕还是后患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