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华社记者杨明与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殷宝林关于“金牌论”的争论,这届亚运会从一开始,场外的精彩丝毫不亚于场内。除此之外,另有几则亚运“花边”也颇有意思:
其一,林丹战胜陶菲克后,却羡慕陶氏能够“享受羽毛球比赛”,之后,这种想法受到了李永波的批评。
其二,举重运动员苏达金在失掉金牌后,扇了自己几记耳光,并说,“对不起国家”。
其三,则是关于亚运礼仪的,一位礼仪小姐在颁奖仪式上突然激动流泪,原因只是一位外籍运动员帮她扶了一下奖牌托盘。
金牌数量在睁眼闭眼间攀升,中国能拿多少,似乎已没有太多人关注,因此,从没有一届大赛会向本届亚运一样,赛场外的声音如此纷繁而尖锐。国家通讯社更是少见地对金牌唯上的观念和举国体制进行了连番批判。而对我们的启示则是,是该调整一下作为“大国国民”的心态了。
以往,当中国人实现了一个个“零的突破”的时候,就会无比自豪,为我们国家感到光荣。那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国家还不太富强,体育上取得的国际荣誉会更直 接地让人刮目相看。就如同在一个班级里,我的文化课成绩不好,但我有体育或者文艺特长,照样会引人注目。问题是,如今,我们的“各科成绩”都均衡发展了,再单单靠纯粹的体育成绩提升形象,就有些过时了。
与之对应的则是每个国民的心态。我们还始终没有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来看待比赛,即使观众们出现“金牌疲劳”时,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们却依旧放不下来。于是,林丹只能到快退役时表达这样的遗憾,将青春全部投入在举重上的苏达金会觉得前功尽弃;至于那位激动流泪的礼仪小姐,如同那位“微笑姐”一样,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诚然重要,但别人都是来参加一场游戏,我们却未免太认真了。
如今,有了争议是件好事。我们希望的是,从国家到每一个国民,该认真的时候认真起来,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起来。最直接的期待就是下一次奥运会或亚运会时,运动员们拿不拿金牌脸上都能有笑脸,礼仪小姐们的表情能更自然一些。而最根本的,就是走到国外,当人家提起中国时,不再只想到姚明、刘翔、乒乓球,而是能多说出些阿福这样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