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胶水桥”的余波还未能从公众心头隐去,上海苏州河上的河南路桥又被发现桥墩表面开裂,开裂部分暴露出垃圾、废物和泡沫。和南京建委对“胶水桥”事件的解释如出一辙,上海市建设交通委第一时间给出的解释是:开裂部分系装饰部位,桥梁结构没有安全隐患。(见12月29日新华网)
有关部门确实是越来越会糊弄人了!但我想请教上海市建设交通委:桥梁结构有没有安全隐患,和桥梁能不能用垃圾、废物建设是一个概念吗?垃圾建成的大桥或许也可以称作大桥,也或许可以维持三年五年不塌,但是,我们能用垃圾建设公共大桥吗?是谁允许他们用垃圾填充大桥?监管部门为什么会熟视无睹?我们纳税人拿出的足额建设大桥的钱又被“填 充”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上海市建设交通委能不能不回避主要矛盾,给我们一个答复?
南京“胶水桥”事件出现之后,面对全国网友以及各界的质疑,南京市建委也只是给出了“下个月完成修复,需花费50万,由各负责人承担”的说辞,而后至今没有下文。如今,上海苏州河上的河南路桥未通车开裂,上海市建设交通委第一时间的反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南京“胶水桥”的影子和宿命。我们真的害怕还是这种结果:没有安全隐患——有关公司修修补补——继续投入使用……
桥塌了、裂了,再建、再糊,可公众心中的裂痕如何缝合?短短5年内,盘锦辽河大桥、徐州济众桥、广州九江大桥、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先后“沦丧”,问题原因大抵相同——有些桥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属于“父子”,如徐州济重桥;有的桥是连体关系,如九江大桥和沱江大桥是一个公司建的;处理结果也大抵相同——无论群众怎么质疑,往往会没有下文。如今,竟然有人拿“胶水桥”和“泡沫桥”来糊弄我们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张狂和侮辱!我们不能出离愤怒了:为什么开裂的大桥,总是先被公众和媒体发现?为什么“胶水”和“泡沫”的糊弄,总能逃过监管者的双眼?为什么管理部门总是第一时间回避主要矛盾、转移公众的实现?坍塌之声的背后,究竟有没有人受到过问责?主管部门为什么遮遮掩掩?而这些,是不是导致大桥坍塌之声不绝、开裂之声不断的根源所在呢?
看到这些残缺不全、修修补补、令人伤心的大桥,我的耳边总会响起一个关于河北赵州桥的评价:“赵州桥是天下桥梁的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赵州桥更早的桥,因为那些桥都已经倒了。”历经8次大地震而不倒,经受54次大洪水而不垮,千百年来见证无数次战乱而不毁,赵州桥坚挺1400余年而巍然伫立,是因为李春的设计理念比现在高明?还是因为材料比现在结实?
从“赵州桥”到“胶水桥”、“泡沫桥”,我们看到的不是技术的输赢,而是道德的沦丧和对生命敬畏感的缺失。如今,纳税人被胶水和泡沫糊弄了,他们有权要求问责建设、监理部门,可建设、监理部门规避主要矛盾、拿“没有安全隐患”来糊弄“用垃圾建大桥该当何罪”的质问,还想糊弄谁、又想糊弄到什么时候呢?面对傲向世界的赵州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