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季建业上电视节目与市民互动,在被问到房价问题时,季建业称,“说实话,以我的工资来算,大概也要十多年才能买到一个小房,还买不起大房。”(12月24日《扬子晚报》)
季市长此番独白甚是动情,更是迎合了公众那被高房价折磨得有点衰弱的神经。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另一条新闻,“近日,央视著名记者柴静专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柴静问:‘我冒昧地问一句,您是副部级官员,以您的工资能买得起房吗?’贺铿回答说:‘买不起。’柴静接着说:‘我反正买不起’”。
俨然,最近高官、名人们都开始流行倒苦水了。有意或无意间,把自己塑造成高 房价下的悲情角色。如季建业、贺铿、柴静这般名流都自称买房困难,那我等小老百姓,貌似唯有“蜗居”了。照此看来,大众“买房难”乃天经地义之事,实在没啥可抱怨的——毕竟人家市长也这样嘛。
但问题是,那些在屏幕上大倒苦水的名流们只道“买房难”,却必然是没有“住房难”的。无论季建业、贺铿抑或是柴静,想必都住得安逸。这绝非臆断,而是事实。享受的高福利,决定了他们无需为住房太过担心。换言之,他们的确“买不起房”、“买不起大房”——这是根据市场钱货交易逻辑推出的结论,有限的工资当然对冲不了骇人的房价。这种思维极具迷惑性,实际上,季市长们从来不需要掏空自己腰包,去火热的房市觅得居所。
既然如此,名流们又为什么喜欢说自己“差房”呢?个中原因,其实很可以理解。一来,如今房价实在高得有点过份了。怨声载道的舆论语境下,官员们现身说法以证清白。潜台词就是“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受害者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此等论调不仅平抑了民众的不满,更博得了点“坦荡、直言”的美名。再者,名流的诉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良知的回归,所要传达的无非是对民生的关切与同情。
需要提醒的是,季市长、贺副主任、柴静对民意轮番的“安慰攻势”实为双刃之剑。其固然可以让大众聊以自慰——名人、高官原来也和我等一样买不起房。但硬币的另一面便是麻痹民意,将普遍的高房价诠释为必然现象,势必消解民众对高房价的声讨。如此,楼市降温更是遥遥无期了。
当然,房价也不是越低越好,更不是说降就降,其中利害纠结自当慎重权衡才是。在这场利益博弈中,名流要反思自己的角色扮演。决然不能只以倒苦水的方式表达下“买不起”的无奈,更应以理性且用力的声音直言如今的房价“不可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