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吉老人说他就是想让闲着的物品物尽其用。
近日朝阳区三间房东路上出现一个“义务服务站”,几张桌子上摆放着闲置物品和旧衣服、鞋子等,过往行人可根据所需自行索取,街坊邻居谁家有闲置物品也可放到此免费相赠。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中偶遇“义务服务站”的发起人、92岁的张振吉,他说自己此举是想让闲置物品能够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对此,不少附近居民都拍手称赞。
小小服务站 旧物几百件
昨日上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三间房东路,在路西侧一个小小的简易房屋旁找到了这个“义务服务站”,一个木制的大牌子挂在树上,上边用红笔写着“为方便群众,本站物品需要者任意取用不收费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十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支着几张简易桌,闲置的锅碗瓢盆、衣物鞋子、儿童玩具和家用装饰等物品,分门别类、整齐码放在桌面上,当然旧物难免有明显的积灰和污渍。此时服务站无人打理,记者观察的半小时时间内,不时有人经过时驻足观看,大多数人兜转几圈后空手离开,也有中年男子拿走一支笔。
在服务站的一角,记者看到两个自制本子,其中一个记录着闲置物品的来源。“3月26日,陌生人送来风筝一个;4月6日,一女士送来服装30多件;4月18日,有人送来衣服11件、书包1个、电玩1个……”粗略统计,本上出现了大约40个好心人,赠送物品以衣服为主,也有书籍、厨具、游戏机等物品。
每天跑三趟 老人搜集忙
中午12点左右,记者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将自行车停靠在服务站旁,动手整理杂物。上前询问得知,他就是这个“义务服务站”的发起人张振吉。“我之前就一直搜集旧物,邻里街坊谁用得上就给谁。但今年收的东西太多放不下了,就想出这么个办法让它们物尽其用,谁喜欢、谁用得上就拿走,也不浪费。”张振吉告诉记者,他今年92岁,退休后闲来无事就尽量找点事做。
随后张振吉将记者带进旁边的简易房,这里贴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等字样,还能免费测身高、量体重。老人介绍,巡防站废弃后,他就把简易房“开拓”出来给大家服务。记者看到简易房内搁置着一些桌椅,上边整齐叠放着一摞花花绿绿的衣服。“这些都是厚衣裳,现在用不着,等天冷了再拿出去送。”他抬起一把铁制旧椅向记者示意,“你看这椅子我捡回来上了两个螺丝,又找人焊了一下就跟新的一样了。现在人们生活东好了,但我希望大家仍然能节约,不浪费。”
他告诉记者,服务站已设立三个月,平时无人看管,他每天三次去附近小区搜集旧物,再送回服务站整理归类,也有爱心人士主动送来物品,“有人专门开车过来送衣服呢”。
物尽其用处 受者说感谢
闲置物品是否真有人取用?谈及效果,老人很是得意。“有个厂子里的好几百个花盆不要了,我拉回来没几天就都送出去了,陆陆续续也送出去好几百件衣服了”。在义务站的另一留言簿上,记者也看到了热烈反馈,“带走四个花盆,物尽其用”“磁带很有年代感,喜欢旧物,感谢”等留言,老人说,每一条留言和感谢,他都用心记下了。
一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告诉记者,早晨常见有老人在这里挑选东西,看见合适的就会拿走,“偶尔也有年轻人,不过他们送东西的多,拿东西的少”。附近一居民坦言自己就从服务站领过花盆。
老人九十二岁 始终热心肠
“义务服务站”对面工厂的保安说,老人一直是个“热心肠”。“这边人行道的道牙子太高了,自行车不太好下,去年他就自费修了道牙子,我还上去给搭了把手呢”。
记者跟随张振吉老人来到他家,老人家面积不大,装修朴素,墙上还挂着邻居给他送来的“无私奉献”等书法作品。老伴说老人一辈子爱管“闲事儿”,之前还帮别人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对方为表感激认他做了“干爹”。记者在张振吉家中也看到十几个志愿者证书及荣誉证书,2011年,他还被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五星级社区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