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
① 豆
② 尊
两件长兴出土的贵族硬陶礼器
①豆 古人用它来盛各种食物。这个豆,虽说无一条花纹,但陶质细腻,表面光滑,已不是平民之物,而是贵族礼器,它与鼎、壶配套使用,就是商周礼器的基本组合。
②尊 商周祭祀时要用到它,盛放猪头、羊头等。看到它身上爬的5只动物了么?它们是龙。什么,有这么其貌不扬的龙?
古人把龙分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尊上雕刻的就是螭龙,螭龙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的脑袋一定要朝上。传说它是龙王九子中的老二,属水精,能防火,因此它往往趴在庙宇的殿顶或屋檐上,用来压火灾。
长兴县政府新址的西边,不到1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山。这座高不过30米的无名山丘,因地处南符村境内,考古人暂称它南符小山。
城市开发,挖掘机、钢筋水泥、裸露的黄土正逼近小山,抢在建筑商之前,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孟国平找到了小山,那里,埋着十座先秦的墓葬,藏着失落的吴越文明。
历时两月的长兴土墩墓抢救性发掘收工,省文物考古所昨天披露了最新发现。
7个巨型土墩排列成线
南符小山灌木、杂草遍地,一条山脊自南向北,如龟背般,山脊上的隆起一个接一个。在当地人眼中,那不过是南方丘陵地带司空见惯的小山包。
7个土墩一条线排列,呈较规则圆形,直径大的25米,小的也有15米,高度在1.3-2.8米间——专事商周研究的孟国平认定:那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近两个月,7个土墩被逐个开启,巨型土墩下,是10个先秦的墓葬,它们的确切年代,从商朝晚期到春秋中期,距今约2600-3200年。
75件随葬器物被发现,它们的材质,有原始瓷器、硬陶、泥质陶、石器。这些器具,有我们仍在用的碗、罐、坛,也有已淡出视野的豆、鼎、尊、纺轮。
这些被称做土墩墓 的墓葬中,至少有两项发现是令人兴奋的:那座商代晚期的墓葬是吴越地区最早的土墩墓;一只豆和一只尊,被认定是贵族使用的礼器,土墩是吴越的平民墓葬,出现贵族礼器令人惊讶。
墓主人是谁?他不大可能是一般人,也不大可能是诸侯,因为诸侯王们受中原文化影响,死后并不用土墩墓。
他是士大夫,是将军,是诸侯国的丞相?一切都得等今后细细追寻,或许,这永远是个谜。
突兀中国历史的土墩墓
土墩墓,之所以用突兀来形容它,因为在世界上,它只在吴越地区被发现。到了商代,它才现身,秦代之后,它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迷雾中。
中国的土葬,就算坟头上没有高耸的封土,地下也有个或大或小的地宫,土墩墓是个特例——
遗体和随葬品被放在地表,土壤将先人的一切覆盖,垒起高度不超过10米的土堆。
长兴发现的7个土墩,几乎囊括了土墩墓的所有类型。最寒酸的,是人躺在地上,用土堆覆盖;稍体面点的,从窑厂找来碎陶片,铺成一张陶瓷床,人睡在上面;更讲究一点的,挖来平整的石块,砌成长4米、宽2米的大石床;到了西周中期,土墩墓的升级版出现了,修一座石室,遗体放置其中,再用土堆把整间石室盖起来。
10座坟墓中,有2个石床、1个陶床、3个石室,剩下的,全是裸葬。
它为啥成为吴越独有的墓葬?有人说,江南河网密布,往地下挖个两三米,就是地下水,所以没法挖墓坑。
这个说法并没能站住脚,为什么商代之前就有墓坑,秦代之后也有?
生活在商周时代的浙江人,难道对于生死有某种独特的理解?
这个时期的江南气候和地质,或许发生了异变,导致地下水位飙升?
孟国平说,这是一段失落的历史,有关那个年代浙江人的吃穿住行,没留下太多的文字记录。有可能,在商代,一个拥有土墩墓习俗的人类族群迁徙至此,千年之后,他们逐渐被中原人同化,放弃了土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