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舆论两度反转
2016年6月29日,陈新刚在马路上寻子的照片,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微信群里“霸屏”。
照片里的陈新刚戴着眼镜、面容憔悴,胸前挂着自制的寻子启事,印着孩子的基本信息。照片被接力式转发,迅速传播。
没多久,质疑之声出现。有人开始贴出署名为某老师的朋友圈评论截图,称此事“疑点重重”,比如,声称“打电话过去,这位父亲不愿意多说就挂电话”,质疑信息发布时间距离孩子丢失“隔了4年多的时间”,移动电话归属地为保定,QQ空间关于孩子丢失的信息过少等。
于是,“质疑帖”紧跟着刷屏,事件出现反转。
29日下午,致力于帮助父母寻找被拐、走失儿童的公益网站“宝贝回家”表示:“无论他在哪里寻找孩子,此寻人信息都是属实的,请大家帮帮他”,并附有2012年3月16日滦县公安局立案决定书照片。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也发声:“图片中孩子失踪属实,河北唐山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至此,事件第二次反转,由被质疑变为被证实。一名北京网友称,经历了连续反转后,自己对此事已“累觉不爱”。
截至发稿,本报记者多次拨打陈新刚手机,均显示正在通话中,未能接通。
两月前也有一次双重反转
这并不是陈新刚第一次因社交网络中接力式转发而被动成为新闻焦点。
今年4月23日,大连的繁华商圈马栏广场,一名年轻女子手举“寻子启事”站在广场上,引发了当地人关注。“寻子启事”上的内容,与陈新刚自己制作的寻子启事一模一样。
但人们没有询问她与孩子的关系。有网友认为,“当时我觉着她跟孩子的关系是明摆着的,她用这种方式寻子,那肯定是孩子的妈妈。”当天中午开始,以“帮帮这位年轻妈妈”为主题,这名女子街头寻子的照片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转发,一度在当地人的社交媒体中刷屏。
但不久,有当地网友公开对此事真伪表示怀疑,有网友认为女孩年龄看起来20岁上下,而被拐男孩陈杨朝梵今年已经12岁,显然年龄“合不上”。当晚,一张朋友圈截图再次“刷屏”——“有位同学,为了一个三分钟的观察人物练习,做了海报化了妆,换了服装,跑到繁华的地段开始体验生活了”。
不过很快,此事再度反转——陈新刚称,4月23日曾有一女子打电话给他,自称是大连某高校学生,近期有社会实践课的作业,表示希望制作寻找陈杨朝梵的信息板,在街头宣传,这样她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帮陈新刚扩散寻子信息,收集更多有效线索。
陈新刚在接受《大连晚报》采访时表示,“当时我表示了同意”,“我很感激”,同时他觉得女子的举动可能给大家造成了误会,“我也向大家说声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