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录取通知书,父女两人笑得合不拢嘴
人穷志不短,当18岁的麦洁雯谈到她当地质学家的理想时,眼神充满憧憬和期待。成长在一个“边缘”家庭里,经济上的困难让这名90后女孩有着跟许多同龄孩子不一样的品质———不怕吃苦。今年高考,她以637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虽然该校的地质专业今年并不在广东招生,但她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惜“曲线求学”,先考上这所大学再说!
贫家姐妹,懂事好学
“无论我哋点捱,都要供佢读大学。”麦洁雯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广州人,和所有家长一样,都望女成凤。昨日,记者来到麦先生位于白云路筑南新街8号的家。麦洁雯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妹妹,一家4口人就挤在这套只有20多平方米的回迁房里。麦先生在厅的上方搭了一个小阁楼,夫妇俩的床就在阁楼上面;厅的一侧间隔出一角,就是姐妹俩的房间,里面放了一张上下铺。“毕竟是女孩子,还是要有个房间才方便。”这位父亲很贴心。
麦先生年轻时当瓦工,2001年下岗后,一直在打散工,麦太太靠做家政维持生计。“多的时候两公婆加一起每月有2000多元,少的时候就难说了。”麦先生说,他也尝试过申请低保,但因为收入超标了一点点,没有成功。白云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像麦先生这样的家庭就属于“边缘”家庭,既领不到救济金,生活又比较困难。
为了供姐妹俩上学,麦家人的生活态度是:能悭就悭。早餐,麦太太总会早早地起来做,买点面粉做馒头包子,既省钱又能吃饱又卫生。虽然姐妹俩都到了爱打扮的年纪,但她们很懂事,衣服大部分都是别人送的“二手衫”,因为姐妹俩同上一所小学,连校服都是姐姐穿了再给妹妹穿。尽管如此,姐妹俩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好。
迷恋地质,曲线求学
麦洁雯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37分,是培正中学理科总分年级第八名。拿着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她说很满意,这是她的第一志愿学校的第一志愿专业。“我喜欢地质,我将来就想做一名地质学家。”麦洁雯对未来的路很坚定。
既然喜欢地 质,为何报了环境工程专业?记者很纳闷。麦洁雯狡猾一笑,说:“因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专业今年在广东不招生,我只能先报别的专业,到了学校再想办法转专业或者修双学位啊。”原来,是这么一个“曲线求学”策略!
对于女儿这个“冒险”的举动,麦先生多次劝说都无效。“她要读地质,我和她妈妈都不赞成,一个女孩子,将来到荒郊野外考察,很辛苦的。报一个本地的大学,读师范或者学医那多好。”一旁的麦洁雯听到父亲的话,立马反驳:“我不怕辛苦,我就是喜欢到荒郊野外去!”
麦洁雯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地质方面的东西,她最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这类书籍。她并不认为地质专业冷门,也不担心找工作的事。对于未来的规划,她都想好了,只要有机会,就要把硕士、博士读下去,成为一名地质学家。在她看来,能到大自然中去探险,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是最快乐的事。
父母力撑,街道援手
本月12日,就是远在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开学报到的日子。麦先生决定陪女儿一同坐火车北上,毕竟,女儿长这么大,最远一次出门也不过到了肇庆。
“我妈嫌北京太远了,我觉得没关系,长大了谁都要独立的。”对于校园生活,麦洁雯已经开始憧憬了,等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她打算勤工俭学。父母告诉她,以后每个月寄给她的生活费是800元。这个暑假,麦洁雯就在一家公司做电话调查员,她已经尝到赚钱不易的滋味。
“学费是5000元,住宿费是500元,不算贵。”麦先生拿着通知书,面带笑容。他说,还没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挺担心学费,因为他听别人说有的专业学费动辄上万元。麦先生告诉记者,家里的积蓄能够负担洁雯的学费。而就在上周,白云街慈善助学会特意给麦洁雯提供了3000元的助学金,给麦先生帮了个大忙。
“带多几件毛线衣,北京冬天好冻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看着女儿在收拾行囊,麦太太不停地叮嘱。“上学后千万不能喝酒,用功读书,学习上要用什么买什么,只管打电话回来,要走正道,别误入歧途。”这是一个父亲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女儿的心底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