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接连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雾霾持续至今。微信朋友圈中,“雾霾焦虑”不时出现。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是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12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情况偏高2.6℃,这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冬季时常出现的厚实的逆温层,就如同一床“暖和的大被子”盖在上空,可以把大气容纳污染物的空间急剧压缩到不到原来的1/10,无风的静稳天气使污染物无法扩散越积越多,这对霾的加重起到了重要作用。(1月7日《人民日报》)
雾霾到底从哪里来?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科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雾霾主要来自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来自过“重”的产业结构,来自高强度的工业排放,来自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等,这些方面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是“元凶”。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据钟南山讲,关于淮河以南以北的降尘浓度研究显示,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区别,淮河以北预期寿命短了5.52年。灰霾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0微克,预期寿命短三年。可以讲,谁都不想生活在雾霾重重的环境中,但目前又不得不面对“十面霾伏”。 毫不讳言,中国的大气污染已到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不少人几乎达到“谈霾色变”的地步。“十面霾伏”,不是美丽中国应有之景,也非幸福中国应有之象。
做成一件事情,有时的确需要“天帮忙”。就拿雾霾来讲,降温、刮大风等都有可能驱散雾霾。不过,也须看到,现在驱霾时常指望不上“天帮忙”。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气温新高纪录接连刷新,算上很可能再次创下最高气温纪录的2017年,全球17个最暖年份有16个发生在本世纪。在全球变暖的不利背景下,一些原有的自然规律被打破,气候变得相当异常,天气时不时会走极端。所以,希望“天帮忙”来驱散雾霾,有些近乎奢望。
“天帮忙”可遇而不可求,“人努力”才是根本。彻底驱散雾霾,只能依靠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更有力的环保减排措施。在中国,只要对某一件事情高度重视了,乃至于全国总动员,就没有达不成的。就拿中国的体育来讲,为了在奥运会上多拿金牌,从上到下,从台前到幕后,举全国之力,故而这些年来,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闪闪,世人瞩目。同样的,中国要想有效治理雾霾,也离不开这种举国体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会议明确,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其实,光有中央领导的重视还不够,还要政令通畅,上下联动,打一场汪洋大海式的雾霾歼灭战、持久战。通过举全国之力,让各级政府部门不当“唠客”,不敢忽悠,不玩花样;让民众不当“看客”,不再冷眼、不再埋怨。果真如此,我们深信,一个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