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千企帮千村”,一场产业扶贫、民企扶贫的攻坚战。
去年10月,为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神,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单位联合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我省立即铺开“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
目前,已实施523个帮扶项目,与133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千企帮千村”在湖北风生水起。
“撒胡椒面”行不通了
产业造血带来多赢
如何让农民脱贫,不返贫,奔小康?省工商联提出,产业对接,精准到户。
经省工商联统筹,我省1000多家民营企业与全省133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推进产业扶贫;启动网上台账管理系统,对每家企业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
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各级工商联、商会的组织动员、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身产业扶贫。种茶、种树、养猪、养牛羊、旅游、农家乐等扶贫项目,在荆楚乡村百花齐放。“精准扶贫不能光靠给钱,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鹤峰县走马镇鑫农公司董事长周吉然说,过去,许多民营企业扶贫就是给村里一笔钱,撒胡椒面,至于村民怎么用,能不能脱贫,并不太关心。有些企业明知无法从根本上让贫困户脱贫,还是流于形式,捐钱走人。
钱捐了,人走了,贫困户依旧贫困。
产业扶贫则不同,让企业和贫困户真正组成利益共同体。产业进村,贫困户收入提高了,企业也受益。“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公司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就没有保障。”阳光凯迪集团董事长陈义龙表示,公司的电厂帮农民增收,不少贫困户积极收集秸秆,反过来促进了电厂正常运转。
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坦言,全市有3个乡镇9个村近10万亩地被纳入“华山模式”产业扶贫中,4133名贫困户有望通过养小龙虾在2017年脱贫。同时,公司有了基地支撑,进一步做强小龙虾产业,实现多赢。
省工商联相关人士介绍,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政府给予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土地道路平整、岗位培训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扶贫是合力攻坚。
在五峰、长阳等地开展产业扶贫的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说:“要让贫困人口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贫困户不脱贫,企业不脱钩。”
授鱼不如授渔
产业带动让贫困户稳定增收
1日,在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狮子口村,记者遇到了刚放完牛的贫困户朱凤林。
3年前,朱凤林的老公确诊患癌,不仅丧失劳动能力,还因治病欠下20多万元外债。一夜之间,从小康之家变为贫困户。
2014年,天之润幕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狮子口、金坜等4个村流转土地8000余亩,种植加工牡丹、茶油、茶叶、水稻等。“当时,她家主要靠3亩多农田,收入微薄。”天之润公司董事长柯凡胜说,公司与4个村300多名贫困户建档立卡,安排就业,还为数十户没有男劳力的贫困户,各买了一头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51岁的朱凤林算账,土地流转费1100元,工资约2万元,一头牛卖8000元至1万元,今年收入可达3万元。
受益于“千企帮千村”,朱凤林仅是一个代表。
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数贫困户是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等因素所致,在产业带动下,农民家门口就业,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掌握更科学的种养殖方法,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一技之长。
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对接联建、公司+合作社+农户、能人帮扶、商会集中帮扶,实践中,企业探索出多种精准扶贫模式。这些模式为贫困户搭好“梯子”,不设“门槛”,助贫困人口掌握技能,增产增收。
只要肯努力
脱贫奔小康不是梦
“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这是活动的主题,也是活动宣传语。
贫困户都能奔小康吗?“能,只要自己有决心,愿意改变现状。”随州市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村民刘国庆的回答信心满满。
4日,刘国庆刚过完28岁生日。2009年,他父亲突患老年痴呆卧病在床,母亲也多病无法劳动,家里外债近10万元。2013年,刘国庆又遭遇车祸,家中更是雪上加霜。“养病期间,心情非常不好,连死的心都有了。”刘国庆自嘲,经亲朋好友开导,自己重振信心。通过培训学习,在当地一家香菇加工企业做电焊工,月收入过4000元。
在这家企业的指导下,刘国庆仅用3个月就学会香菇种植技术。去年,他一人种了7000多袋香菇,加上打工工资,年收入约12万元。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刘国庆偿还了4万元债务,还娶妻生子。目前,村里已将他从贫困户之列取消。“等孩子稍大一点,准备扩大香菇种植规模,争取明年还完所有债务。”刘国庆开心地说。
对此,随州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于国表示,有的贫困户因长期贫困,思想闭塞,对未来缺乏信心。“千企帮千村”行动,不仅给了贫困户一份收入,更点燃了他们人生的热情,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拾生活信心和奋斗精神。
精气神满满地努力着,这或许是“千企帮千村”最让人欣慰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