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节,“互联网+”就“+”出了传统节日的新活力,也“+”出了炎黄儿女的文化自信,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水月光映照下,中秋节姗姗而来。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一道,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礼记•月令》有云:“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是中秋节的固有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吃一块美味的月饼,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阖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也已成节日享受。其实,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祈盼丰收、祝愿幸福,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全家人围坐一起赏圆月吃月饼本身就是在传承中秋节传统文化。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诸如中秋等传统节日,历来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在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践行着“孝老爱亲”,就飘溢出浓郁家国情怀。事实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都有着永不褪色价值。
传统文化因互联网更加生动、丰富、亲民,互联网因传统文化更加文明、理性、有序。兼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互联网和传统文化也已越来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中秋节与“互联网+”就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比如说,各大月饼厂商纷纷“触网”,各种“网上过中秋”网站纷纷上线,尽皆点燃了人们庆祝节日的热情。用“互联网+”表达中秋祝福,正逐渐成为中秋新的文化内涵。
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网络文化节就使传统节日重新繁荣,也让人们的乡愁有了沟通消解的网络通道。借助“互联网+”,中秋节就已变得更有味道,传统文化也随之更有生命力,中华文化也因之更具灵气。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能够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网络文化节,“互联网+”就“+”出了传统节日的新活力,也“+”出了炎黄儿女的文化自信,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