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阶层在就业成本和时间上投入较多以及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等,都决定了他们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近日,北京市总工会正式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省级职工发展规划,同时首次确立了以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规划的核心要义。此外,此次规划还提到将重点保护劳模、技能人才、农民工、女职工、白领职工等5类群体。其中,“白领职工”作为重点保护对象是首次提出(8月17日《新京报》)。
推行职工发展规划,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这些提升劳动权益保障的举措无疑让人喜闻乐见。北京这次出台的规划中,还专门将白领职工列入重点保护对象,似乎让人感到诧异和疑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白领多是坐办公室吹空调,当然比普遍的劳动者群体拥有更高质量的劳动权益,将之列入重点保护对象,显然是多此一举甚至构成不公。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重点保护对象中,并非只有白领,只不过白领是第一次被列入其中,其他还包括劳模、技能人才、农民工、女职工等早被重点保护的对象。所以,不存在厚此薄彼或不公的嫌疑;其次,强化对白领的劳动权益保障,与重视其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并非对立关系。而在一套有待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下,很难说有单个群体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各个群体之间其实都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更值得重视的是,将白领列入重点保护对象之列所引发的习惯性质疑,其背后更是白领劳动权益状况长期以来被忽视和误解的现实。通常讲到劳动者权益保障,我们习惯性想到的是如农民工遭遇的欠薪、工伤、歧视等等,事实上在公共领域,也确实很少见到白领阶层的集体维权场景。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领的劳动权益维护就真的到了不需要关注的地步。
北京市总工会的相关负责人称,对于白领职工的保护将重点体现在对他们职业健康的保护上,如预防过劳与亚健康等职业危害。比如做好办公场所等装修污染物、电子辐射等有害物质的监测防控;促进白领多参与体育运动、健康检查,并建立覆盖全市白领的网络定制化心理咨询等等。事实上,囿于白领工作的职业属性,这其实都是一些很现实与常见的问题,只不过以往多被忽视了,甚至包括白领自身也未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正当权益。
这些年关于白领阶层的劳动权益状况,比较突出的是“过劳死”现象的频发。早在2012年,就有调查显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另有相关调查表明,三分之一白领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白领群体对工作环境满意的仅占两成,而80后、90后普遍对工作满意程度更低。且加班雇员中只有不到一半领取了加班工资。被调查的上班族表示,两年内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劳动报酬不合理、拖欠工资、作业环境恶劣、超时加班、工伤等问题。可见,白领阶层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理想,反倒因为很少被披露和正视,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沉默。
正如专家所言,欠薪早已不再是农民工的专利,不少白领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成为欠薪减薪的受害者,只是白领们面临的欠薪多为隐性欠薪,企业有更加隐蔽的手段和委婉的说辞。还要看到,白领阶层在就业成本和时间上投入较多以及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等等,都决定了他们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白领作为社会的中间阶层,其权益保护状况若得不到保护,那么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可能是深远而复杂的。若白领阶层都难以实现体面劳动,整个社会的体面劳动也注定是水中之月。因此,不妨把重视对白领的保护,视为对劳动者权益观念和保护体系的一种双重纠偏与升格,同时也应有更多的地方跟进。(朱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