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京晨报》10月24日报道,江苏南京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女学生,想当班干部几乎到了痴迷程度,10月22日下午在竞选中落选后,失落的她,竟从学校不辞而别,急坏了老师和家长,直到23日凌晨,在南京火车站被巡逻的民警发现,才通知了其老师和家长领回。而提起小学生痴迷当“官”,学校老师直喊头痛:如今小学生“官瘾”太大了。
关于学生“官瘾”太大的现实状况和种种弊端,新闻中说得非常明白,不过新闻并没有涉及一个问题——学生除了“痴迷当官”还能爱好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家长、老师、学校都将会为学生的“官瘾”而头痛下去。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这些“头痛”终将演进为“社会之痛”。
学生“痴迷当官”,其实是相当被动的选择。一方面,除了分数之外,学生还有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追求,但家长的希冀、学校的引导、社会的暗示,无不将他们的追求引向当官;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外几乎没有活动的平台,喜欢诗歌、爱做手工、愿意加入各种志愿服务团体的孩子不是没有,但家长、老师、学校往往并不支持或者仅是有限的甚至只是口头上的支持,他们领地实在太小乃至根本没有,这就造成他们只能在学校大展身手——对分数痴迷是历久弥新的,对当班干部痴迷则是这些年新近兴起的。
关键的是,对孩子的这种“官意识”的危害,社会的重视远远不够,我们所见到的不是拨乱反正 ,而更多的是推波助澜。家长为了让孩子当班干部,不断给孩子压力,一些家长还赤膊上阵贿赂老师;老师刻意强调班干部的榜样作用,灌输“不想当班干部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意识;小升初、初升高等关键时刻,学校在选择孩子时,将孩子有无当班干部的经历作为重要指标……可以说,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未成年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种种教育,清一色在说权力是多么的美好,孩子们根本不清楚拥有权力意味着具有责任,也不明白权力需要面对约束、制衡,更不知道世间除了权力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追求。
而这一切,我们当然不能怪孩子,可是,我们又能理直气壮地怪家长、老师、学校吗?当官则意味着拥有特权,特权可以通吃一切,这两大社会现实,是家长、老师、学校即使有心却也无力跨过去的一道坎。因此,学生“官瘾”太大应该怪谁?只能怪社会没有好好地制约权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表示担忧:“痴迷当官”的学生长大以后,他们会怎样膜拜别人手中的权力,又会怎样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
除了权力,让孩子们多爱好一些东西吧!成人世界痴迷权力,孩子们的世界就会追逐权力;成人世界崇尚“权力本位”,孩子们的世界就无法漠视权力;当成人世界脱离“拜官主义”,对教师、医生、律师、科学家、艺术家等等足够尊重的时候,孩子们的世界里,爱好才会多起来,他们对当官自然也就不会痴迷到令人忧心忡忡的地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