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隆饰演的“雷爷”引起众多争议。
武功高手抗日有“高招”。
抗日神女“裸体”敬礼被质疑。
一手把日本兵撕开两边。
一拳把日本兵打飞。
各种奇异镜头充斥荧屏。
蒋欣饰演的抗日女侠搭弦开弓,射杀敌人不费吹灰之力。
苍天啊,请赐我荧屏过滤器!
抗日雷剧毁“三观” 网友群情汹涌痛批“无底线”
一颗手榴弹可以炸
掉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抵挡敌人重炮,一个刚被蹂躏的姑娘可以飞天杀鬼子……您千万别以为这是幻觉,其实这是近期抗日剧神话般的剧情!日前,这些让人无语的剧情让央视《新闻1+1》也发声痛批“这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而对于家庭观众来说,最需要的大概是“荧屏过滤器”,以免家中的孩子看到这可笑的一幕幕!
乱象
抗日“雷剧”层出不穷 “神、侠、疯”成为三大特征
横店成了“抗日根据地”:近一两年来,观众拿起遥控器就会发现,自家的荧屏正在被抗日剧“统治”着。记者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去年,全国各个上星频道中播出的电视剧约有200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而已获审批的近代题材电视剧有303部,其中革命题材、抗日剧就占半壁江山。而横店影视城一年共接待剧组150个,而其中30%的剧组涉及抗日。截至昨天,影视城内17个剧组,还有7个在拍抗日剧。
武侠奇想嫁接抗日题材:抗日剧也逐渐被贴上“神、侠、疯”的标签,诸如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等神技层出不穷。在《抗日奇侠》中,勇士竟将日本兵撕成了两半,这遭网友调侃道:“鬼子都是纸糊的吗?”在《利箭行动》中,主人公从悬崖纵身跳下,用飞刀秒杀持机枪扫射的日军,因此被网友归纳为“凌波微步+小李飞刀”。《箭在弦上》更牛,一把弓箭成为抗日神器,面对一排敌人,女主角搭弦开弓,射杀敌人不费吹灰之力。在《向着炮灰前进》中,吴奇隆开着摩托打扮时髦。他的战友更是勇悍无比,随手扔个手榴弹就能把敌人的飞机炸落。
低俗剧情令人痛心:最近,一部抗日剧中竟出现了裸体美女与红军战士相互敬礼的场景。荧屏截图在微博上引来网友接近140多万人次的痛批。同样,在另一部剧《箭在弦上》中,一名抗日女侠惨遭轮奸后,“突然满血复活,翻身而起,裤子自动穿上,并且箭无虚发,日本兵和汉奸应声倒地。”
媒体人刘春曾表示,“每次看抗战电视剧,悲剧都变成了闹剧,一段悲痛的历史记忆被变成搞笑的娱乐节目,而且,这些叙事背后都有大哥一样的口气:鬼子都是纸糊的!”(曾俊)
开炮
央视狠批:抗日剧就是比着看谁更俗更二吗?
前晚,央视《新闻1+1》节目向抗日雷剧“开火”。节目中,主持人董倩表示:“看完这些剧目,你会觉得啼笑皆非。如果一部抗日剧出现了这种雷人的剧情、不靠谱的情节,还有演员的话,你可能认为是编剧还有导演出了问题,但是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然后去看谁更雷的话,那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节目中,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认为,“抗日戏的改编必须是有底线的”,“首先我觉得它不能超越我们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它那种过于玄幻的表现什么游击队员骑着车就飞起来了,什么手撕鬼子,射箭对子弹,这些我觉得完全是特别荒诞的一种表现,这种是完全不值得提倡的”。不过,央视也承认,这些抗日雷剧在市场上收视很高,“市场上反映抗战题材的利润往往是200%”,节目认为,制作方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想出很多奇怪招数,“不雷不惊人”。
此外,上月29日,《人民日报》也曾发表文章,称抗日剧“用娱乐埋葬历史”,“作为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以如此娱乐化的方式去呈现残酷的战争,会使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将一场民族劫难看成一出险象环生的游戏,看不到八年抗战的艰辛,看不到一个民族被侵略、被蹂躏、被迫反抗的悲壮,更无法理解和铭记无数先烈惨烈的牺牲……为了娱乐,为了收视率,竟能容忍将本民族的血泪史拿来戏说和娱乐,这归根到底是历史观出了问题,是丧失文化自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