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徒手将敌人撕成两半,随手扔一枚手榴弹就能炸掉空中飞机;“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八卦等神功轮番上阵,“抗日官兵”身怀绝技、以一当百……
这些狗血的剧情不断出现在中国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将抗日剧打造成劣质“科幻片”。这不但引发网友的吐槽,也招致主流媒体的批评。
网友列举抗日 剧三宗罪: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这哪是人,简直是超人,太奇幻了!”网友Lillua抱怨抗日剧中一位女战士赤手打倒十余名鬼子兵的设计。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央视则在节目批评,抗日剧越来越俗,越来越二,把爱国主义已变成“愚民主义”。
对此,出生于中国东北的著名编剧高满堂告诉中新社记者,当前抗日题材剧扎堆的原因在于剧集原创少、模仿多。
“历史剧缺乏正气,年代剧缺乏神气、当代剧缺乏地气,我们的探索缺乏勇气。”高满堂认为,中国电视剧发展正遭遇瓶颈问题,市场化以后商业气息太浓,传递的正能量太少。
高满堂表示,消灭劣质科幻版抗日剧,必须大力提倡原创、保护原创、激励原创,只有这样,中国电视剧才有出路。
知名编剧史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政策因素不可或缺。他直言,只有烂政策、烂环境才能制造如此众多的烂片子。不尊重历史的娱乐化是国人的耻辱,这和抗日剧容易获批准,跟风上映可“集群效应”提高收视率。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抗日剧虚火,变成劣质科幻片也不足为怪。
“要根治抗日剧变身劣质科幻片必须严格官方审批管理”,影视编剧、评论人周龙告诉中新社记者。
他认为,市场有自身的逻辑,那就是逐利性。媒体的呼吁反而会被某些缺乏职业操守的影视从业者看作免费炒作的机会,抗日剧不光变身科幻片,也变身武侠片,爱情片,低俗喜剧,冲淡了历史的厚重感。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可以通过加强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来解决。
周龙认为,抗战剧早晚都将虚火去掉,恢复抗日剧严肃的历史内涵,只有这样,影视人才能带给观众真正打动人心的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