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科考队员于近日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头山附近进行野生大熊猫DNA采样建档工作时偶遇野生大熊猫宝宝,队员们用手机记录下了一只约7个月左右的大熊猫宝宝活泼好动的影像。 拍摄视频中,大熊猫宝宝先是发现树下来了“观众”,立身打了个哈欠,定了定神,便甩开腿儿灵活的在树上嬉戏玩耍起来,偶尔往高处攀爬,手脚并用地摇晃树叶,偶尔突然倒挂在树上,把头探出来瞧瞧,十分活泼可爱。它似乎也并不怕生,扒在树上向下张望,看一会儿,又调皮的再爬高一点,再回头继续看看,好奇心特别重的样子,最后玩累了找个枝桠挂起来一动不动,远远看去像树上结了颗熊猫“果实”,圆鼓鼓的萌翻众人。为了更加清楚的辨别野生大熊猫的特征,队员拉近镜头拍下了一些珍贵的动态画面。 在熊猫幼仔玩耍的树下,队员们发现了一个树洞,根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队员们初步判定这可能是熊猫产仔时用的树洞,被发现的这只幼仔有可能就在此处被产下的。在树干上有一些动物留下的抓痕,本被绿色植被包围的树干上有几块变得光秃秃的,队员用手测量了大概的尺寸,根据抓痕的范围及新鲜程度,判断很可能是大熊猫爬树的痕迹。照片中,能看到一些在树上熊猫磨爪子留下的印记,树干表皮明显被反复抓挠过。 队员明强告诉记者,熊猫妈妈应该就在附近,但并没有出现,大熊猫是领地意识极强的独居生物,亚成体一般2-3岁就会离开母亲,寻找自己的领地。但是在这之前,目前除了去觅食之外,是不会离开幼崽的。明强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野生大熊猫,工作了二十余年仅发现了这一次,其他队员也有在今年5月左右发现过一次野生大熊猫。 发现大熊猫宝宝后,科考人员在附近寻找大熊猫的粪便,用来做身份识别鉴定,以此来作为依据,进行野生熊猫个体保护。 据介绍,野生大熊猫家域广阔,其行动敏捷,远远感受到其他物种的靠近就立刻躲开。由此可知,野生大熊猫并不多见,能拍摄到这样活泼好动不怕人的熊猫宝宝的画面也是极其珍贵,不仅可以让人们更直观清晰的了解到野生大熊猫,留下一些影像记录,更加能够为野生大熊猫的保护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据悉,这是今年内卧龙野外科考人员第二次近距离拍摄到野生熊猫幼仔,这得益于保护区多年来的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使得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得以很好地繁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