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3月10日文章,通过家暴棱镜看中国的严厉育儿经 我儿子所在小学的一名中国父亲很热心,他对我建议说,“如果你儿子不听话就扇他耳光。我就是这么做的”,他扬起巴掌作势说。“这不管用”,我说。惊骇之下,我希望基于打人效果——而非道德说教——来说服这位显然相信中国谚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亲。“你错了!会管用的”,他轻松地说道,然后把注意力转向更认同该观点的其他家长。
中国1986年就宣布学校体罚学生属违法行为,但此类严厉管教孩子的做法如今依然普遍。这折射出中国的“打骂教育”传统,即便该传统近年已引发争议。
在中国,有关虐待孩子的数据稀缺,这也反映出该问题缺乏政府和社会的参与。2013年在一项有关上海青少年遭受虐待和自杀倾向的研究中,香港和内地学者援引中国法学会的全国调查结果称,72%受访者说父母曾打过他们。该研究引用的另一项调查结果称,60%的西安小学生表示曾遭受家长殴打、禁食或辱骂。研究称,“中国家长通常利用体罚与恫吓来解决两代人之间的问题和冲突,这易引发虐待孩子的行为。”
参与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与文化有关。中国文化比较容忍类似行为,因此家里和学校内普遍存在体罚现象。这使得中国新颁布的《反家庭暴力法》对儿童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无论是虐待配偶、孩子抑或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它们之间都有关联。受过虐待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虐待他人。多个联合国机构对华中地区某县进行的调查发现:“儿时目睹过母亲挨打的男性,(日后)殴打孩子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男性的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