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的领导是服务造福人民的领导,具有极大的凝聚力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把人们活动的最终目的作了最明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给人民以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中国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力是通过造福和服务于人民获得和实现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推翻三座大山是给人们政治上的解放,斗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等活动,则是使贫苦农民在经济上得到翻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米加步枪”之所以能够夺取全国胜利,是因为这些从农村来的普通战士经过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党在中国革命年代创立的群众路线,其主体就是人民,主要是指普通的农民群众。他们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真理,也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历史见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仍然是共产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党内出现了无数焦裕禄、孔繁森式的为人民富裕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仆。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东城区考察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时与群众热情握手。
2015年10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继承了毛主席的人民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六个原则,即“六个坚持”。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不仅是党的工作作风,也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都是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从基层来的。改革开放的很多实践都是人民群众首先创造的,还以农村为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大批农民工的进城等都是如此。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才有真切的获得感、喜悦感和主人翁感,才有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广大党员都有强烈的人民情结,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心连心,特别是关心农民、关心贫困地区的人民。这些年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生活改善明显:交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免除了,种粮有了补贴,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中小学上学免费,大学绿色通道,家电下乡,村村通等,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能少,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天,中国共产党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同时,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绝不回避。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醒全党,要有问题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尤其对腐败要有高度警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零容忍”,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了较大的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一代代青年包括出国归来的青年人,亲身经历了近年国内巨大变革和国际风云激荡的实践锻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爱党爱国爱人民之心溢于言表,更加坚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迸发出巨大的振兴中华民族富国强兵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这就是青年强则国强,西方已经有人焦虑了,认为“90后将把中国带上更高平台”。这些既是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深厚基础和强大动力,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殷切期望和巨大鞭策。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坚守伟大理想信念,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当好人民的“公仆”,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项实际行动中去。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党和人民团结一致,试看天下谁能敌?党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奔向辉煌的共产主义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