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将被拆除一事在坊间流传,引起热议,人们担心两位文化名人的故居会因北京城的“建设性破坏”而消失。幸好,北京市文物局后来下发通知表示,位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以及清华大学内梁思成另一处故居将得以保护。
但是,随着北京35中新址地块拆迁工作的启动,一座众所周知诞生了《阿Q正传》、承载过周氏兄弟恩怨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即将被拆除。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八道湾胡同11号,鲁迅先生曾在此居住过差不多四年时间,并在此写就出《阿Q正传》、《风波》、《故乡》等不朽名篇。这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小胡同和旧院落,却承载着鲁迅这位文化巨擘的风雨历程,也许这处故居将会随着北京城建设而永远消失,这种逝去是如此悲壮。
我们太多地强调所谓的现代化建设了,却无形中忽略民族文化的保护,传统的民族的,确实,四合院除了北京,世界哪个角落还有存在呢?特别是这些名人的四合院故居,作为北京城市的特殊坐标,是北京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标志,名人已逝,这些四合院更成了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作为民族文化景观,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境地时,我们能做点什么呢?难道就不能“手下留房”?记住,这些老北京的“范儿”一旦消失殆尽, 也意味着老北京逝去。
经常听身边的人说要去北京旅游,我想,人们去京城旅游的动机,很大一部分来是自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探寻欲望,而历史文化又必然是通过文化古迹,包括名人四合院故居等为载体反映出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探寻一个城市的历史,我们需要设身处地,一旦“地”消失了,怎能置“身”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如果对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不力,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看似普通的“小胡同和旧院落”,而是一种文化象征的消失。
一位绍兴的朋友看到北京鲁迅故居将被拆除的新闻后,感叹道:“请把鲁迅先生故居一砖不落的搬到我们绍兴吧,老家人想他呀!”我想,这不仅是鲁迅故乡人表达出对他的思念之情,也是对名人故居保护不够的慨叹。作为普通百姓,一个城市要翻新建设,必然摧毁一些老旧建筑,这是以政府之名冠冕堂皇地进行的,老百姓明知名人故居不应拆除,但面对轰隆的推土机又能如何呢?这种表达透着心酸透着无奈。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最终得以保护,我曾为之欣喜若狂。但一条鲁迅故居即将拆除的新闻却让我伤悲。够悲壮了,为什么要让钢筋混凝土掩盖那些曾经让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建筑,这或许是经济上的发展,却是文化的堕落。难道真的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只能在地图上瞻仰名人故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