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洁工之藤在家里看书。
春日的阳光洒在地面上,也洒在路边停放的一辆保洁车上。清洁工之藤(笔名)坐在车上看着书,书有些磨损,文字上有很多红笔写的标注。他看的是葛兆光版本的《中国思想史》,葛兆光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博导,而他是西安街头一名普通的保洁员。今年44岁的他在陕西西安含光路上从事保洁工作12年了。
他的保洁车把手上,放着一个蓝色的布袋子,里面装着笔记本、字典和一份5页打印纸。 这是他刚刚完成的论文,3000多字,题目叫《浅谈汉字“象”的属性和特征——兼论字体与书体之辩》,“这是我对中国古文字长期研究后的一些观点,很浅显,算是爱好吧!”
之腾是临潼人,高中毕业后,在一家机械厂工作了3年,由于厂子不景气,他离开后四处打散工。1998年,30岁的时候,他带着爱人和孩子来到西安,先在郝家村村口摆摊,后来两口子双双做起了保洁,月薪900多元。无论白天保洁工作多辛苦,他每天都会阅读到深夜。
他觉得,他的论文是多年研究古文字的一种结晶,“我从小就喜欢中国书法和诗歌,我认为以先秦历史文化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最有价值,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王伟仔细地看了之腾的论文。“他主要论述的是字体和书体的区别,引用了很多文献,有很多自己的观点。”王伟说,这说明他有过一些古文字、古汉语方面书籍的阅读,还充满了思考,这在非专业的研究者里面是难能可贵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清潮在看了之腾的论文后感觉很惊讶,“古文字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每年报考这方面研究生的本科生都是少之又少,作为城市美容师的保洁员,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够做这方面的研究,仅仅从精神方面来讲,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孙清潮说:“他是我所知道的西安最有思想的保洁员,如果他愿意,我们文学院向他敞开大门,我们学校欢迎他来听我们和古文字有关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