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语言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交流,而是被大量“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小学生不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网络语言,写作文时也使用网络语言。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们过多、随意地将网络语言使用在日记和作文中,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孩子们的汉语言学习以及将来在中考、高考的作文中都是有害无益。
现象:网络语言作文令人费解
前不久,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一篇作文中发现了大量让她看不懂的语言。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上个星期天,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在1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她说,现在诸如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打pp(打屁股)、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之类的网络语言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和日记里,搞得老师一头雾水。
南岗区某小学5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也有同感,她在为学生们批改作文时发现,班上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在作文里加入了网络词汇。道外区某中学一位语文教师说,中小学生正在处于学习母语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让他们过多接触网络语言和网络上的一些游戏,对今后掌握汉语规范及正确使用汉语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专家:作文中不宜用网络语言
据了解,目前全国统一语文教学大纲中,没有明文规定高考作文中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而是要求作文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对此一些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认为,虽然考试大纲里没有作出不能使用网络语言的硬性规定,但还是尽量不要在中考、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歧义,很有可能被扣分。
76中学的语文教师杨燕说,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因为传统语言展现的是中国灿烂的文化, 应该传承,特别是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的、尚未成熟的年龄段,对新鲜事物缺少鉴别和判断能力,如果仅仅是因为好玩、追求时髦而盲目追捧网络词汇,学生就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将来在升学考试作文时可能会因此吃亏。
网络语言,按照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不同,它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佳文学校的栾明剑老师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语言符号,如应用到书面上,会对学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青少年过多上网并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对于正在学习母语的孩子们的成长来说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令学生今后正确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方式产生不良影响。
网语:有待被专家和公众认可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网络上出现的新词、语言以及语法形式等是语言文字发展的现实,但其发展和成熟需要一个约定俗成、循序渐进、逐渐成熟并被社会普遍认可、被公众所接受的过程。这些新出现的词语随意性很大、流行面很小,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同;有的词语并不健康,有些甚至低俗;有的则完全违背汉语言的基本规范,破坏和扰乱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系统,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好的文章应该语句、文字都很规范,文笔流畅,读后让人赏心悦目,而不是由一些数字、代码和网语组成的句子。
专家指出,作为社会方言的网络语言尽管可以存在,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就是应该控制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要进入大众语言环境,应持谨慎态度,更不应该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在青少年中应该力求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特别在书写形式上应拒绝随意网络化,而网络语言尤其书写形式如果要进入共同体语言文字,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这种筛选既需要专家学者的甄别把关,也需经时间的检验和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