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此前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一些常用的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记者随机选取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高的竟然达到6500%以上。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药价飙升“潜规则”——医生参与药品竞标分成。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
的最高限价,因此竞标价的制定成为影响药价的决定性因素。一家药厂负责人透露,药品投标和定价工作并不由药厂运作,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中标价高达56元,中间利润虽然超过了800%,但药厂也就挣1块钱左右,49元被分摊给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
据了解,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委也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要求医院零售价不得超过,被业内视为“天花板价”。记者调查发现,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
(《北京晨报》11月21日报道)
对待药价不断飙升,尤其是其中间利润成倍翻番的问题,公众的承受力应该说是越来越强了。
我们应该感谢央视记者的调查,是他们不断给予我们“普及”药品利润率数十倍翻番的“常识”,不仅帮助我们不再对这个利益链感到神秘,而且更是让政府相关的招标及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担当药品暴利助推器成为近乎公开的秘密。各地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管理部门,都避谈中标价是如何制定的,而若干中标价高出出厂价数十倍的药品,其中标过程均遵循了行业“潜规则”。可就是这样的“黑幕”,最终却是堂而皇之地被写进政府的招标文件并公布在网上,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居然还是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而医生参与药品竞标分成的不争事实,更是让广大群众成为药品虚高的“羔羊”。
记者认为这是行业潜规则,专家则将该利益链隐秘化,言外之意无非都是政府管控难、查处难,但这却不能也不该成为政府砍不断推高药价幕后黑手的借口。话说白了,现在绝不仅仅是为了查明这个利益链而望闻问切的问题,而是已经处于下猛药动手术的治疗攻击期,又怎能还停留在是否存在利益链的探讨,甚至对此类暴戾还假惺惺地感到莫名惊诧?
一方面,要有效推进医院公益性建设,切实落实医院严格按进药价格卖给患者,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性的措施,取消政府招标采购,改为由医院或医药公司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谈判议价,相关部门只负责在药品出厂价和采购议价等方面的全程监督,却并不参与招标采购。政府可考虑适当贴补医院和医药公司的部分运行成本,减少和杜绝类似借“以药养医”为名的相互勾结和推抬药价的营私舞弊行为,真正让广大患者从中获益,而不是让原本的看病贵愈加雪上加霜;真正让政府监管发挥功效,而不是让高药价反被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