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国纽约,警察在祖科蒂公园警戒。新华社记者 邓 坚摄
美国警方对“占领华尔街”运动展开的清理行动,使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抗议行动在国际舆论的聚焦中告一段落。有分析指出,当这一抗议行动发展到真正威胁美国秩序的时候,作为国家机器的警方就不得不采取行动了。美式民主,并不等于绝对的“自由”。
金属隔离带“密封”大本营
11月21日,记者在纽约曼哈顿华尔街采访时发现,自上周纽约警方强制
清理位于曼哈顿祖科蒂公园“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本营后,坚持了两个月之久的抗议运动发生明显变化。如今,大本营曾经火热的场面已荡然无存,公园四周被金属隔离带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仅留两三个出口。隔离带外围站了一圈全副武装的执勤警察,隔离带内还有数十名号称“公园保安”的武装警察,公园不远处停放着数辆警车。看上去,警察似乎比抗议的人还多。
据现场执勤的警察介绍,抗议者在清场后仍可以回到祖科蒂公园进行活动,他们可以来回走动,可以站着,但不能带帐篷和睡袋,白天活动,晚上必须离开。这些抗议者还能坚持多久,要看他们的耐力,但警察会奉陪到底。
尽管如此,随着抗议学生被喷辣椒水、退伍老兵被打成重伤等暴力事件的发生,支持抗议活动的声音依然存在,许多退伍军人加入到示威者的队伍中,高呼自己也是“99%”中的一员。抗议活动的倡导者对未来也颇具信心,认为上周在祖科蒂公园发生的驱逐行动,标志着抗议活动揭开新的篇章。本周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首倡者凯尔·拉森在发给抗议者的邮件中表示要草拟新章程,并声称集会、扎营的抗议形式已经成为过去时,新的抗议活动将以更激烈形式出现。
社交网络的能量和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社交媒体发起的这场运动对美国的社会危机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组织形式高度分散令其抗压力增强,一个地区的抗议活动遭到打击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抗议者使用的主要联络工具——社交网络,可保持他们的组织性。与此同时,无领袖这一特点也让抗议运动的反对者“无的放矢”。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对此提出了相反观点,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从一开始就缺乏统一的纲领和领导者,导致抗议活动难以上升到更高层面,并难以对美国政治产生真正意义的影响。此外,抗议者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组织和管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无业游民甚至无家可归者和暴力分子也打着“反对华尔街”的旗号混入示威队伍,同时,连续的暴力犯罪活动削弱了普通民众对抗议者的同情和支持。随着美国政府的围堵打压,这场先天不足的抗议运动将会偃旗息鼓。
社会不公是动荡根源
在“占领华尔街”网站上,抗议者称其目的是“抵制紧缩计划”、“改革美国经济”和“再创美国民主”。他们认为,当前的美国经济对民众的剥削已经够多,造成的贫富分化也够严重。“现在是我们跟华尔街恐怖统治说再见并开始建立为劳苦民众服务的美国经济的时候了。”本报记者在“占领华盛顿”的营地自由广场采访时,许多参与占领运动的民众称,美国政治被石油商、军火商和金融财团所控制,无论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一样,社会不公是华尔街与美国政府共同导致的。
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贫富严重不均,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诱因。从经济层面看,美国明年的失业率据估计仍将保持在9%以上,联邦政府就减赤方案的谈判陷入僵局、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产业结构矛盾凸显等,都让美国经济前景难言乐观,有人预计美国经济未来5到10年都将会保持低速增长,就业难这一顽症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从社会角度看,“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大的作用在于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收入分配不均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华盛顿邮报》引述最近一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称,美国最上层1%的人口收入在1997至2007年间增长了275%,而中产阶级的收入仅上涨40%。虽然“占领华尔街”运动被指没有统一领导、没有明确目标、诉求五花八门,但两个月来,“占领”运动正悄然影响着美国经济和政治议程。今年以来,华盛顿的经济辩论一直围绕着削减赤字展开,很少提及贫富分化,随着“占领”运动的开展,收入分配不均已成为美国公众关注的重大议题。
搅进美国两党政治之间
“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仅揭示了美国社会对党派争斗、社会不公、经济失衡等弊端的关注出现强烈而持续的反弹,同时也加剧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分裂。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一直试图将“占领华尔街”运动转变为自身竞选连任的政治资本,对抗议者多表同情;共和党则一直指责占领者是一群破坏公共秩序的暴徒。不过“占领华尔街”运动并没有与任何党派或政府合作的意思,他们的矛头既指向共和党,也针对现任政府。对于民主党而言,除了同情还有谨慎态度,因为,对运动的认同虽然可以巩固奥巴马的支持阵营,但也会使民主党政治家们因此疏远占人口多数的中间选民,而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是奥巴马赢得大选的关键。
尽管这场运动公开宣称“代表大多数”、反对大公司和抗议贫富悬殊,道出了很多美国人的心声,但在美国总统大选升温和社会经济议题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占领华尔街”很难成为媒体和民众长期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