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上高中的女儿一封信
一周见一次我们都需要改变
互联网时代,电子书信代替了纸质书信,成为父母与子女新的沟通方式。比起口头交流,书信更加正式、缜密、深入、全面,可以反复阅读并保存。在新学年这样一个别具意义的“关口”,不少家长写起了“劝学信”、“亲情信”……
上周,市民代女士的女儿走进高中校门,作为一名高一新生参与学校军训。尽管平时跟女儿无话不谈,代女士亦郑重提笔,写满感触……
“从那天开始,女儿就要开始住校了,一周见一次。”看着曾经的小女娃娃就这样转眼长大,尽管平时跟女儿无话不谈,代女士依旧郑重提笔,用最原始的书信方式,为女儿写下注意事项,“没想到,这一写就写成了一封充满感触的信。”
代女士告诉记者,家庭角色中,她是扮红脸的那个,“我要求孩子很严格,批评多过鼓励。”而在女儿真正考进成都名校,自己料理生活起居时,她才意识到,女儿已经出落成大人模样。
信中,代女士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把言语交流无法表达的“道歉”一 一列举。“每次听到你说在重要场合需要好好表现时,但一看见我你就会很紧张,我都非常难过,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因为在你小时候表现不够完美的时候,少了妈妈的鼓励,甚至很多次对你严厉的批评;每次听你问我:妈妈,你爱我吗?我都非常惭愧,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因为对你的爱附加了很多条件让我虚荣的心能否得到满足。在你表现的不够好,甚至在发生有失我面子的事情时,我会粗暴地指责你,让你怀疑我对你的爱不是真爱了。”
由于女儿立志三年后报考美国的学校,代女士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作出改变。“信中的‘道歉’,其实是想鼓励女儿放大自己的优点,适当张扬个性。这些都是西方教育所看重和提倡的,而这些,我在之前做得并不好。”
“我们是个很民主的家庭,只要谁说得有道理就听谁的。”把信交给女儿后,代女士随即走开。女孩读完信后,“假装”淡定,轻轻说了句:“嗯,老妈的文笔有进步呀。”随后,便小心翼翼把信收好,轻轻放进行李包的最里一层准备带去学校。“父母的叮嘱,可能说出来孩子就忘了。恰恰是这些写下的文字,他们可能在某个时刻拿出来回味,长久记得。”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晓蓓
立即评
一纸书信,隽隽长情
蒋璟璟一封书信,脉脉温情。开学之际,一封以父亲之名写给女儿的信,忽然间就在朋友圈里热传开来。字里行间所漫溢的,是太多的惦念,太多的牵挂;太多不及传授的人生经验,太多诚挚有爱的内心独白……
“你可以没有洪荒之力,但我要你有爱有坚持”。这些走心的词句,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忙碌的日子里,沉重的期许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可还保持着从前的初心?我们是否总是不断加压,而总是吝于鼓励?我们是否总是习惯于失望,而忽略了孩子身上那些细节的闪光?我们是不是只记得严词厉色,而忘记了一个笑脸所应具备的分量?
时间会改变许多,时间也可挽回许多。当曾经融洽无间的亲子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当最熟悉的人开始渐行渐远,我们实在应该静下来想想。放下父亲的权威,放下人母的威严,用一份长信对谈,以文字的力量叩开心房,我们也许会蓦然发现,一切原本不必如此执拗,一切原本不必纠结。也许,只消“儿女成长快乐”,家长们便已是福乐绵长。
对于总是惯于说教、怯于倾诉的中国式家长而言,实在太需要以一纸信笺来自我陈情。儿女的人生路太长,家长能够相伴的实则很短。只不过,走得久了也就走得远了,随着考试、升学、培训、择校等等杂事,占据了家庭生活的重心,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或许都可以用书信为媒,来重新找回双方之间已经蒙尘的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