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浙江:无穷能量
【镜头】最美妈妈吴菊萍惊世一托,最美司机吴斌忍痛一刹,最美爸爸黄小荣勇敢一跃,最美交警吴连表舍身一推……
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汇聚成闪耀道德光芒的最美群像。这些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播撒的真善美,在钱塘江两岸处处生根,已经成为时下浙江最美丽、最动人的风景。
我省最近举行的“最美激发梦想·最美浙江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赴全省作巡回报告22场 ,1万多名群众现场聆听,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解读】发现最美,崇尚最美,传递最美,争当最美。
我省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最美浙江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典型宣传和示范引导,以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由旁观者变成践行者,使最美成为社会常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成为时代的强音。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杭州“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刘云山、刘奇葆等中央领导接见报告团成员。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镜头】天目山下的临安市清凉峰镇杨溪村,有座孝子祠,如今成了村里的文化礼堂。77岁的陈根莲老阿婆时常去,看着“学子榜”上两个留学美国的孙女照片,乐得合不拢嘴。
临安市2012年初在全省率先探索兴建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内核的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包括“两堂五廊”: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展示内容有表达主流价值的规范元素,也有结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元素。村文化宣传员郎洪荣说,这些资料都是百姓踊跃提供的。
【解读】给当代农民一个精神家园,给当代乡村一个精神文化地标。我省着眼“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开展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确定了今年全省1337家重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并列入2013年省政府十件实事,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送戏下乡:农民欢笑
【镜头】每天晚饭后,舟山普陀区小教场村小广场内,就会传出热闹的锣鼓声、二胡唢呐声和欢笑声。
小教场村有350余名居民,50岁以上占70%。这个看似“垂暮”的村庄,却建有铜管乐队、腰鼓队、排舞队等7个表演队。
“过去一吃好晚饭,路上、村头就黑乎乎的。村民都窝在家里,没什么集体文娱活动。”小教场村党支部书记周华军说,改变源自2010年的一场文艺下乡活动。“当时,各种表演,尤其是激昂的舟山锣鼓,让所有村民为之震撼,村民们‘沉睡’的文化激情从此被点醒。”
【解读】我省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2006年起开始推行“万场演出进农村”、“万册图书送农村”、“万场电影下农村”的文化下乡“三万工程”。去年,全省累计送戏下乡14700余场,送书下乡320万册。如今,文化下乡的领域还在不断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