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伴随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全面改变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创业致富、实现梦想的新空间。就现实来看,中国的网民数量和网络规模世界第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网络。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与之相随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日,媒体曝光的信息泄露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公众的关注——只要有人付钱,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都能被轻易查到。“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恰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所指出,计算机病毒、木马等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网络欺诈、黑客攻击、侵犯知识产权、滥用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大量存在,一些组织肆意窃取用户信息、交易数据、位置信息以及企业商业秘密,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事实为证。近年来,从“徐玉玉案”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等,由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被“精准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今年公安部门办理了1800多起涉网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4200多人。
显然,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为典型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受人民群众诟病之顽疾,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就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保护本国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免受侵入、干扰、攻击和破坏,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辨识和抵御能力。
同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还提出,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解释,使之适用于网络空间;加快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治理体系;鼓励社会组织等参与网络治理;鼓励网民举报网络违法行为和不良信息。充分彰显了依法治网的理念,由此就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保护网络空间信息依法有序流动,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实生活中,有的网民在网上随意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有的随意下载免费软件,无意识中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让违法犯罪活动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在寄望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的同时,培养和强化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防护意识素养也是重要一环。
可以想见,伴随着《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完善,针对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必然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众在网络空间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必将得到充分保障,网络空间个人隐私和人权必将得到有效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