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说明,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深刻阐释。(新华网11月16日)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乃至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准则》中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任务、举措,从12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毫无疑问,如报道所述《准则》就像是一把“铁帚”,帮助党员干部时常清扫思想垃圾,净化灵魂;《准则》也是一面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的“明镜”,让党员干部能时常对照,以正衣冠、照魂魄,明是非、辨真假,除流弊、树正气;同时也是聚焦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制度的设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而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镜头前,李春城说他的腐败行为“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的”;蒋洁敏说“我带头破坏了制度,别人也能破坏制度,我腐败,别人也能腐败”就是很好例证。诚然,两人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等,是缺乏正衣冠、明是非的“明镜”,没能照出思想不足、党性弱化,以矫正自己的言行。
思想是行动先导。如果党员干部的思想得不到及时“清扫垃圾”,灵魂得不到净化,就不会常怀敬畏之心、常有自省之念,严守纪律规矩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永葆党员干部政治本色。更不会坚守做人的底线,慎权、慎欲、慎情、慎独,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依法办事,秉公用权,决不以权谋私。很多事实表明,什么不自觉服从组织决定,不讲政治,不顾大局;什么理想信念丧失,是非不分,明哲保身,做“好好先生”;什么只讲个人利益、人情关系、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皆源于缺少一把像《准则》这样的“铁帚”,扫去思想之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宗旨的执着坚守、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入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事业使命感、责任感,是最为起码的一点。当然,要锤炼党员干部党性,就得以党的思想作为方向、目标,铁的纪律作为原则,严格要求作为任务,强有力的监督作为举措,从思想根源上净化洗涤,使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好党员干部思想的“总开关”,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气节和政治本色,在《准则》这把“铁帚”,这面“明镜”要求下,稳住党员干部心神。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笔者相信在《准则》常抓不懈严要求下,在抓住“关键少数”层层递进下,定能提醒每一位党员干部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唤醒其党员意识,从小事、小处、小节抓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党员干部责任感使命感,让党性得以升华。(金羊网文/鱼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