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评谈】
作者:聂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
一年一度的影视暑期档已经结束,今年的情形分外纠结。先说电影,院线票房从“速度与激情”换档“绝地大逃亡”,增幅创5年新低;再看电视,尽管有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加持背书,仍有72%的卫视收视率下滑。与此相反,视频网站7月剧流量逆势增长42.6%,网络综艺播放量动辄跨越5亿大关,“网生代”的文化消费时代已然来临。
时至今日,传统舆论开始正视并承认青年群体观影、观剧的议程设置能力,但对这一群体的内容选择,似乎骨子里仍旧不以为然。以暑期爆款的玄幻剧为例,传统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声音:情节“空心剧”,特效“五毛钱”,营销“段子化”;服化道太山寨,美瞳共假发齐飞,泡沫与甲醛荼毒;演员只会刷颜值而不敢拼台词,遑论表演体系的斯坦尼或者表现派等。上述批评忠言逆耳,对于理性认识玄幻剧市场的硬伤与虚火具有重要研判价值。然而,上述经验判断无法涵盖当前青年主流人群的审美视线。
当前,青年人群在文化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富有建设性和参与感,他们更乐于通过二次创作表达观点,显得生动活泼。比如为吐槽“粗制滥造”现象,他们用特效制作的“神曲”《幻城特效厂倒闭了》尽皆戏谑:“小说拍剧,最炫特效厂,幻城特效厂倒闭了!我们没有办法,拼了老命做特效,原价都是打魔戒、盖冰火、灭金刚的特效,现价两毛五!”这段视频包含的知识信息、技术评判标准和审美格调品位样样俱全,轻松幽默,让人莞尔一笑。更重要的是,从“测速”、“扒谱”、制备“原曲”到音色校准与后期特效制作,该视频评论者的专业素质丝毫不亚于一线影视创作。
其实,当前国产玄幻剧暴露出的专业匮乏、知识软肋和剧情教条等缺陷,对“网生代”来说早已属基本常识,无须赘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不会因个别玄幻剧就轻易扭曲了世界观。倒是他们表达观点的方式提醒了我们:对流于常识化的文艺评判,他们常常表现得“无感”,反而更愿意通过刷屏、吐槽、弹幕等极具“网感”的讲述方式,表达属于“这一代”的意见。因此,如何从“网感”体验出发,打开理解青年文化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不仅是当前文艺评论者的责任,也是文艺评论保持生机、不断出发的重要动力。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4日 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