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杭州都能看见大雁南飞至此栖息,近几年,飞来的不只是大雁了,还有一种叫雾霾的东西。 大雁飞来,停息一阵就走了。可这雾霾贪恋杭州美景,迟迟不走,急死杭州人。
关于雾霾成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大致就是特殊气候如低空静风导致悬浮颗粒无法吹散、长久性的污染排放、以及建筑工地扬尘未有效控制等几个方面。关于雾霾后果,呼吸不畅、诱发疾病已经是共识,钟南山甚至有“雾霾危害大于非典”的说 法,这说法某种角度说也有道理,因为雾霾伴随空气而来,你躲无可躲。而说到应对,这也是彻底击中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痛处的地方,除了减少出门、戴上口罩、控制建筑工地扬尘之外,政府和百姓几乎对此束手无策,车辆停开有用吗?后半夜几乎没车子在开了,PM2.5指数反而更高了。大家都明白,大兵压境之后,临阵磨枪已经无法抵御魔靥狂舞。
百姓怨声四起,政府无法淡定。
雾霾驾临的时候,浙江环保局长谈到雾霾防控时提到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但说实话,这类说法做法又有多大的直接效果呢?对雾霾的积极防控,需要更高的层次来统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提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也确实是一个一两年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环境给我们的惩罚,与预想的要快要猛,转型的步伐是不是也要同步跟上?公职部门必须以更有力、更高效的方式履职!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谁都知道那是一条死路,但就是狠不下心铁腕推行。政绩考核、经济指标和就业压力,让政府官员有很多顾虑,这个都可以理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某些情况下是两难选择,但并不全是。经营的粗放,标准的滞后,制度的失察,才是环境日益恶劣的最根本原因。在一个以燃煤为重要能源的国家,大气治理的难度确实非常大,那么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是不是必须要制定出来?能源结构的改善是不是该提升速度?煤改气如果有很多问题,超级电网是不是可以加快上马速度?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大家都懂,那么,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做好他。让工业生产少些浑浊,让汽车尾气少些刺鼻,让工地扬尘不再出现,这么难吗?
防霾只能靠风吹雨打,那还要环保等部门干嘛呢?请个法师也许更经济实用。
这次长三角地区的雾霾,居然导致舟山等海岛严重污染,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但也有亮点闪现。千岛湖地区曾经在今年夏天连续3个月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优良的大气环境,在这次雾霾中,最严重的情况下也只达到120多的PM2.5值,而西溪湿地也保持在200及以下,和杭州市区动辄400的数值相比显得弥足珍贵。这算不算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这是不是足以说明,除了严格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和环保标准之外,地方政府也并不是不能有所作为。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让低空空气有更好的流通渠道;大量的,成倍增长的绿化,是不是会吸附一些粉尘,会让PM值下降那么几个点?是不是可以让买汽车的人,让造房子的人必须种下几棵树,而不是只交钱了事?我们欠大自然太多东西了,还一点给她吧,就当是自我救赎。近几年,浙江在治理水污染的取得一些经验,也明显有了成效,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也不再是新闻了,但现在不但要治水,也要治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特殊环境问题入手,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痛定思痛,忧患意识显得非常重要,雾霾带来的这个忧伤已经不是淡淡的了,焦虑也是近在眼前,驱之不散了。
而我们社会公众自己呢?我们为了取暖而消费的煤炭,为了出行方便而使用的汽车,现在以某种奇妙的形式反弹回来,伤害到我们自己了。我们不只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不知道多少人有这样的认识。宣泄不满吐槽之余,能真正的反思一下吗?雾霾天气能让我们重新考虑代步工具、转向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吗?如果是,那也算是雾霾带给我们的收获了。自我救赎,不只是行为上,还可以在精神上。
雾霾可怕,比雾霾更可怕的是雾霾缺乏应对雾霾的招数。这让雾霾包围下的我们,在憋闷中又添了一层“堵”。雾霾虽反复前来,也终将散去,但我们心中的阴霾,何时能烟消云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