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称,2011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网民和专家均质疑此物件的真实性。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表示,汉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这样的“凳子”。(1月28日《今日早报》)
在古玩鉴定和拍卖市场,有很多外人看不懂瞧不明的东西。那是一个没有最乱,只有更乱的是非场。不但古玩物经常玩“穿越”,就连作为一名围观者,都有 “穿越时空”的陌生感,要么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要么就是别人的脑袋出了问题。那一个又一个天价拍卖之下,究竟包藏着什么居心,培植下什么用意,寄托着什么样的表达?
动辄数亿元的古玩物,可能就是一个并不高级的赝品,这样事情并不缺乏新鲜的事例。去年9月,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托人自制的“金缕玉衣”,被包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专家鉴定为价值24亿元,正是有这个“宝物”,银行放贷更为“放心”。5位顶级专家当时竟“隔着玻璃估价”,谢根荣给了专家几十万元的评估费。
几十万元的评估,就换来了24亿元的价值评估;自然,有了汉代玉凳的名头,也就会拍来2.2亿元的成交量。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既然这个行当没有什么规则可言,那么无规则就是最好的规则。所谓,法无禁止便可为。在表面上,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实际上却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正是从文物鉴定到行业管理,以及责任追溯上都“无法可依”,整个行业出现混乱局面就自不用说。
古玩的真假没人能说了算,这就创造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些天价古玩可能就是一个真实的赝品。为什么没有标准,难鉴真伪的古玩依旧如此火爆?此表明,这不仅仅是法律缺位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在于“功夫在诗外”的资本操作。当古玩有了“市值”之后,其便可能承担着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的功能。有目的如此,那么过程和程序就不足重要。
谢根荣托人自制的“金缕玉衣”从银行骗了6亿元的贷款,真专家的鉴定结果就是最大的诱点。东窗事发的原因,还在于其手法不够高明,“自制”成了最大的败笔。但若通过拍卖采购之类的程序,是否意味着更加完美?殊知,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上,似乎以“贷款诈骗罪”结局的例子并不多,若没有目的性审查和程序性把关,前门大开的古玩“洗钱”及骗贷,就无法用“贷款诈骗罪”达到后续把关的作用。
事实上,古玩没有规则,但并不代表银行借贷没有规则,以及“洗钱”等金融犯罪行为没有规则。其实,通过其趋利取向上的控制,同样可以达到遏制天价拍卖的行为冲动。比如,金融机构应当规则,古玩不能作为借贷的担保物,或者在大额资金流向上,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以及实质性审查,那么天价采购的行为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拍卖汉代玉凳,明天会拍卖秦始皇的手机吗?汉代玉凳,盛装脑袋的容器,这里面,搁下的或许不是古人的屁股,其实是现代人的脑袋——所有的看不懂的背后,其实都一个真实而清晰的目的。玉凳也好,玉衣也罢,在此仅是一工具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