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去走亲戚了。”春节假期进入后半程,“80后”李小姐“忍无可忍”,向父母正式提出抗议。从正月初一开始,无论去哪个亲戚家串门拜年,李小姐都被密集地“关心”。“一上来就问,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为什么还不谈一个?”李小姐说,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劝谕,比如“别太挑剔了”、“女孩子早点结婚生孩子比较好”……李小姐的经历不是个案。从节前至今,微博上的一张《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引起了好多网友的共鸣 。(人民网,1月27日)
春节期间除了辞旧迎新大团圆,好多人也患上了“春节综合症”,由亲戚聚会的各种“关怀”引发的心理疲惫就是其中之一,消除这些“春节疲惫”需要一段时间。春节历来是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论离家多远,不论车票多难买,只要有条件出门在外的人们还是要回家过年。可对于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回家过年的快乐之余,还遭遇了不少尴尬,最无奈的莫过于亲戚聚会引发的各种“轰炸”,正像网友描述的“又到了嘴角四十五度上扬微笑回答各方亲戚朋友‘今年多少岁了在啥学校读啥专业大几啊拍拖没啊实习没啊毕业以后做啥啊有没有一米八啊多少公斤啊脸蛋又俊了痘痘又多了啥时候结婚啊老爸老妈啥时候可以抱孙子他家隔壁三姨妈的女儿和你挺般配啊我儿子的朋友搞传媒的要不要介绍你啊’的时候了。”
春节聚会时互相聊天探问各种“信息”,亲戚觉得是关心晚辈生活,能够增加感情,拉近距离,毕竟年轻一代离家在外打拼不容易,平时没时间深入交流,趁春节回家多联络感情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或许是存在代沟等各方面的原因,对亲戚过于“热情”的关心,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却不买账:上学的问学业,不上学的问工作(当然更少不了工资),而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则是“通杀”——难怪有网友将回答问题的过程比喻为“过堂”:追根究底,一针见血,“哪壶不开提哪壶”。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年青一代尤其如此。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面对亲戚过于“关心”的探寻,会有“隐私被刺探”的感觉,心里虽是一百个不情愿,可亲戚也是出于好意,自己再怎么不情愿也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要“虚与委蛇”地面上堆笑与之敷衍,可心里却不是滋味。更要命的是,问出了底细还要攀比,人家那谁谁的月薪八九千,那谁谁的儿子都满地跑了……因此,不少人表示“最讨厌亲戚打着关心的旗号探问隐私”。
对于亲戚的“轮番轰炸”,有网友给出了针对亲戚问题的“反戈一击”,不外乎询问亲戚挠头的问题,而且专门“揭短”,内容包括健康问题、退居二线、儿女的学业婚姻问题等等,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专门拣“不开的壶”去拎。这些反击策略被称为“先敌出击,唯快不破”。“装作关心的样子”先问人家的短处,人家自然就没胃口去挖你的“隐私”了。
春节回家是为了团圆,但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烦心事。除了行市见长的压岁钱让许多年轻人“吐血”外,“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过度关心也让人吃不消。这或许也是许多“恐归族”最害怕的。事业上有点儿成就或许不假,但凡事就怕比较,一比就显出了高下。工资,婚姻,车子,房子,在当今社会上各种“拼爹拼背景”的时代,毕竟靠自己的努力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且付出的艰辛比不上人家有一个好爹。这或许也是许多人厌烦亲戚问东问西的原因。“春节亲戚发言大纲”及其应对策略的走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习惯与现代意识之间的冲突尴尬,更暴露了年青一代面对重大压力却无可奈何的处境。(凌国华 原题:“亲戚聚会发言大纲”走红背后的社会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