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并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北京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
事发之后,专家们无一例外地将屎盆子往已故“鉴宝大师”史树青头上扣,对于“隔着玻璃看了看,一拍脑袋就24亿”的质疑,专家们更是使出了“学 术自由”这一杀手锏,自始至终没有忏悔认错的迹象。“金缕玉衣”案不仅揭穿了谢根荣的阴谋,还将一起肮脏的交易呈现在公众面前,举着“学术自由”的牌坊,做着卑鄙龌龊的勾当,走穴专家正逐渐沦为不法商家的帮凶。
不知从何时起,走穴不再是演艺明星的专利,各色专家也赶起了时髦,纷纷加入到“走穴圈钱”的行列。在一些体制尚不健全的行业,权威专家的评语往往就是最终定论,浓烈的“个人崇拜”氛围又进一步助长了专家们的“经验主义”,一些利益熏心的专家乘机打起了擦边球,助纣为虐。
作为文物大国,我国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和鉴定行为监管机制却至今未建立,一件文物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专家的一家之言,当一家之言成了“一派胡言”,宝物就“假作真时真亦假”了。无序往往衍生无良,与经济利益相比,文物鉴定及收藏行业的道德操守及职业精神往往轻如鸿毛。
一条肮脏的利益链中有了“专家”这一环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此时再去谈什么“学术自由”更是令人哭笑不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家?在一个体制健全的行业,专家往往被忽略,只有在漏洞百出的行业,不法商贾才需要寻找专家一起“铤而走险赚大钱”。
尼采曾说:“我们信任别人的地方,正是我们愿自信而未能的地方。”假如有一个机制能及时解答民众的疑惑,给民众自信,专家们都不再站在政客商贾身边,回到实验室,回到讲台,回到学术研究中去,只有这样,“学术自由”才有实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