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教育的顽疾,根本原因就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在于多年来教育不均衡发展所致。
孩子想上好一点的学校,就需要交“捐资助学”费,而且要签自愿协议书——北京的一位家长就这样“被自愿”了3万元。这种遭遇远不止他一人,也远不止在北京,也早已不是新闻。
这种捐资助学费,早前以“借读费”“赞助费”“择校费”等名目出现。如果真的像有关部门所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那么“捐资助学”的名目或许消 失了,但一定有其他新的变种名目出现。原因就在于,这种不治本的严禁和查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因为索要捐资助学,看起来是学校的错,但其实病根不在学校。说不定学校还有一肚子苦水呢。那么多孩子都想来学校,如何挡得住?实际运行中就只有“条子”和“票子”说话。没有权力关系批的条子,光有票子,很多学校还根本就没门儿进去。没有票子的家长望好校兴叹,光有票子的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教育的顽疾,根本原因就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在于多年来教育不均衡发展所致。尽管政府部门试图扭转,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从总体上仍然未能改变局面。试问哪个家长不为小升初犯愁?不为上好学校犯愁?先前小升初还有考试一关,虽是被一些人所诟病的“应试教育”,但终归还是靠学生的成绩说话。面对好学校僧多粥少的局面,当成绩说了不算,必然就只有“条子”和“票子”说话。因而这就很令家长疑惑,这教育改革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家长当然不希望交这笔钱,但现实迫使他们争先恐后地去交,因而有钱的人就必然地争得了好学校的名额。但交完钱后再举报图退费,或许在“严禁”和“查处”的风声中真的退了费,却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至少是对其他没交钱上不了好学校的孩子的一种不公。只怕这会儿被另一些家长指为得了便宜还卖乖。
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其实需要极其艰苦的努力,其虽艰难,却必须坚持做下去,否则积重难返。在实现教育均衡化之前,有关部门不如为学校锻造一个不用条子和票子而能公平公正录用学生的渠道。此虽非治本之法,却能有效解决入学公平公正问题。此道一通,堵住各种乱收费的名目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