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在湖南祁东县政府14日召开的一次政法工作会议上,参会的部分干部打瞌睡达10余分钟。此事引发网友的热议。16日,祁东县委书记曾祥月称确有其事,因为影响领导干部形象,三名当事人已被免职。(3月17日《潇湘晨报》)
又见干部因开会打瞌睡而丢掉乌纱帽。犹记得,2008年12月18日,衡阳六名干部在当日召开的衡阳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会上打瞌睡,一周后集体被免职。相形之下,祁东有关部门对瞌睡干部的处分更为迅速,其效率无疑是很高的。
剥离掉公务员这一身份,显然,开会打瞌睡在各行各业都是一种失礼行为——既是对领导及其他同志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自制能力的表现。更何况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由纳税人所供养,因而在职业规范和素质上的要求,都要高于社会其他群体,理应为 社会率先垂范。就此而言,祁东三名干部被免职,似乎“免”不足惜,没有什么“委屈”可言。
但是,透过近年来的一扇扇“瞌睡门”,不禁要问:这三名干部何以要打瞌睡?不难想见,答案不外乎这么几种:要么是体质上的原因,如体质虚弱,或者劳累过度、睡眠不好;要么是尽管会议内容精彩提神,但这三名干部对此次会议抱有情绪而不愿合作,干脆以打瞌睡对抗之;要么是会议时间冗长、内容枯燥无味,让人提不起神来。当然,还有可能,三名干部对会议内容事前已经清楚,或者认为这样的会议不起作用。然而,如上的这些信息,在目前的报道中是匮乏的。
尽管如此,按照中国式的开会特色,类似于祁东干部会议打瞌睡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惊。历来很多干部会议,大同小异,要么充斥着摸不着边际的官话,或者是沾沾自喜的成绩,至于不足之处不过是点缀而已;要么是领导连篇累牍、一味地照本宣科念文件,命令式语气充塞其中。显然,这样的会议,听众兴趣索然,心不在焉,不昏昏入睡才怪。即便有人“聚精会神”地听,估计也是装腔作势,其实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由此不难看出,干部开会萎靡不振、恹恹欲睡的原因,个人体质上的因素几乎微乎其微,更多的在于会议内容本身。正是长期不变、毫无生气的官僚会议才是干部开会打瞌睡的根源。就此而言,为严肃纪律,消除社会影响,重塑公务员形象,某些部门对系统内的“惹事者”以“免职”了事,只不过是官僚会议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其欲遮还露,反而暴露了官僚会议的诸多积弊。
在我看来,以免职来“严肃纪律,消除社会影响”,仅仅是一副止痛药。这种杀一儆百式的处理方式,其效果是暂时、收效甚微的。要想形成健康的会议风气,更重要而关键的,是需要对会议中的官僚主义进行刮骨疗伤式的彻底救治。只有去掉了那层臭气熏天的“皮”,诸如“打瞌睡”之类的“毛”才没有依附的地方! |